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数的意义》课标解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数的意义》课表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小数学习的基础和起始课。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师创在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比如,在让学生表示出0.1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是先通过提问:“如果老师想在这张纸上涂出‘0.1米’来,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大?”让学生先初步感知和判断0.1大概有多大。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纸来准确地分一分,涂一涂来表示出0.1。 当学生表示出0.1后,教师没有直接呈现正确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而是挑出了其中两幅出错的作品,让学生判断正确,并提问:“那么你认为它是大了还是小了?”。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0.1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再比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多角度的感悟数,理解数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的纸,教师提问:“可以用1张正方形纸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想到:一元钱。 顺着学生的思路,在让学生表示出0.1元钱后。教师又继续提问:“用1张正方形纸可以表示钱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陆续说出:还可以表示1个苹果,一个蛋糕?? ? 师指着课件上的图形问:除了看到0.1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

0.9。 那在图上还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呢? 学生想到了:0.8, 0.3, 0.7 ,0.4 ,0.6 ,0.5 ……。教师在不停的带领学生感悟数的过程中,探究数的本质,建立学生的数感。

(二)注重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数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小数和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十进制计数法。本节课虽是学习小数,但是它与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密不可分。只有区分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小数。在教学中,教师抓住知识的本质,通过提问:“那1里面有几个0.1呢?”让学生理解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满十进一。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再比如,教师提问:“用一张纸可以表示1元钱,那3.4元钱可以怎样表示呢,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道:“先取出3张整张的,取好了整数部分,再取1张进行平均分成10份涂4份,合起来就是3.4。”。利用同样的“一张纸”,很好的帮助学生沟通了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一个学生创在出0.10时,起了争论,教师抓住这一生成性的问题,与学生探讨交流0.1和0.10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既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后面小数学习小数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的教学有小沟通小数与分数、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 (三)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本节课教师的教学始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并且注重知识呈现的直观性。比如,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现在谁能报几个小数?”这样的导入简短精炼。再比如,在认识0.1时,教师为了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表示出0.1的大小,在表示出0.1后,借助这张纸过渡到一元钱、一个苹果、一块蛋糕等多种不同的物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 注重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教学,从一位小数进行突破,先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再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最后是三位、四位甚至更多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以此来理解小数的意义。 3.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和数学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本节课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比如,单单在认识0.1时,教师总共提出了18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再比如在讨论0.10 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提问:“你有什么意见?”让学生充分辩论与思考。这种鼓励式与启发式的教学活动,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一线教师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以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些理念。大数据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小数的意义》课标解读

《小数的意义》课表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小数学习的基础和起始课。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oqq14xsc55t2h95x553fre38hi550115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