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王茂靖 韦正雄
【摘 要】摘 要 分析了黔桂铁路扩能改建工程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不同工程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在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的较为成功的预防和整治措施。 【期刊名称】铁道勘察 【年(卷),期】2006(032)004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 黔桂铁路 工程地质问题 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既有黔桂铁路柳州至贵阳为单线低等级铁路,其中柳州至都匀段建于解放前,都匀至贵阳段于解放后修建贯通,正线全长607.801 km。由于修建历史久远,铁路技术标准低,既有黔桂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不能满足运力的需要,对该线进行扩能改造十分必要。根据铁道部规划安排,于2002年起对黔桂铁路改造工程陆续开展了方案竞选投标和线路勘察设计,历经多次方案研究及勘察设计,最终确定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为对既有铁路进行大面积提速改造,利用部分既有线,新建部分正线(建筑长度为450.8 km)。其中,柳州至金城江段建成后时速为160 km/h,金城江至贵阳建成时速为140 km/h,改建后的黔桂铁路为单线Ⅰ级电气化铁路。
2 地形与地质环境
2.1 地形地貌特征
全线分为3大地貌单元,4种地貌类型。柳州至金城江段地形相对平缓,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属于广西盆地,通过的主要地貌类型有河谷阶地、溶蚀谷地、石丘洼地、峰林谷地、缓丘浅谷、低山丘陵等。金城江至都匀段地形起伏大,地势北高南低,属于贵州高原斜坡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峰林、峰丛谷地、间列式脊峰洼地、谷地等。都匀至贵阳段地形起伏不大,地势相对平缓,属于贵州高原,主要地貌类型有丘峰洼地、峰丛槽谷、峰丛山地、脊峰槽谷,以及脊状低中山、台状低中山、垅状低山等。3大地貌单元的地貌类型概括划分为冲积堆积型、溶蚀型、溶蚀侵蚀型及侵蚀型4种地貌类型。 2.2 地层岩性
沿线大面积出露沉积岩,局部分布岩浆岩,地表不同程度覆盖第四系成因的松散土层。
第四系土层主要为人工填筑土、冲洪积、坡洪积、湖沼沉积、崩坡积、滑坡堆积、残坡积黏土、粉质黏土、碎块石土、透镜状软土、松软土,厚度0~10 m不等。
黔桂线地处西南山区,基岩大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三叠系至寒武系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夹硅质岩、薄煤层等岩性的碎屑岩类,以及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炭质灰岩等岩性的碳酸盐类。碳酸盐岩可溶岩类沿线分布广泛,通过可溶岩地段长度约298 km,约占线路长66%。
花岗岩出露地段狭小,仅在南丹附近有燕山晚期灰白、浅绿色块状花岗斑岩侵入体。
2.3 地质构造和地震
沿线通过大地构造单元主要为扬子准地台之上扬子台褶带及华南褶皱系之桂西凹陷、桂林河池凹陷,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对线路影响较大的褶皱分别
是南丹河池背斜、独山背斜、都匀向斜、黄丝背斜、贵定向斜及摆朗背斜。 与黔桂线改建工程密切相关的断层构造线共160条,其中广西盆地40条,贵州高原斜坡区105条,贵州高原15条。规模较大并具有代表性断层有横江逆断层、环江张扭性断层、坡老正断层(拉力断层)、丹池大断裂、交力逆断层、都匀逆断层(大河断层),断层主要呈北西、北东向延伸,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对线路通过的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全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各类工程可不考虑地震设防。 2.4 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地下水主要为松散覆盖层孔隙潜水、基岩孔隙裂隙水和岩溶水3大类,由于沿线碳酸盐沿分布极为广泛,岩溶水最为发育,对工程影响最大。 (1)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沿线河谷、溪流河床及两岸冲洪积层中,含水层物质多为砂卵砾石层,一般厚1~10 m,水量丰富,动态变化较大。丘间洼地及丘坡上土层中孔隙潜水水量相对较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变动,与地表水呈相互补排关系。 (2)岩溶水
沿线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可溶岩广泛分布,岩溶及岩溶水极为发育。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旱季多向深部地下水补给,雨季直接排泄于地形低凹的河谷与溪沟中。
岩溶水特征和表现形式与岩性、构造部位、地貌单元等密切相关。广西盆地岩溶化强烈,岩溶地貌多呈溶蚀谷地、石丘洼地、峰林谷地、溶蚀盆地等。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