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学课程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博比特 《课程》标志课程诞生 一、课程类型:
(1)按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2)按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3)按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按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二、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克伯屈 (3)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三、课程内容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2、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教学
(一)教学 1、教学含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的特点
1 / 16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 (2)教学有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教学的任务 (1)形式教育 (2)实质教育
5、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7、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引导性;认识的简捷性。
2 / 16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9、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
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分5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价。 (1)备课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上好课的标准是: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上课的补充); (5)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