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北京畜牧
所
(农业畜牧行业)北京畜牧
所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基本建设规划
2009~2024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着粮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畜牧所)作为国家级研究结构,为提升全所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依据本所在十壹五和中长期内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制定和之相应的基本建设规划(2009—2024年),对完善全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统筹安排全所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壹、规划背景 (壹)行业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行业领域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1、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传统农户散养开始分化发展和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畜牧业是传统分散饲养壹统天下,5—10头猪和30—50只鸡就算专业户;规模化饲养从90年代中期开始稳步发展,2003年我国50头之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28.7%;奶牛(存栏20头之上)、肉牛(出栏10头之上)、肉羊(出栏30头之上)的规模饲养程度分别达到27.4%、28.1%和43.7%。规模饲养又呈现专业户饲养比重下降和工厂化饲养比重上升的迹象,3000头之上规模的生猪饲养比例已经从1996年的5.2%提高到2003年的10.3%。养殖小区作为整合散养农户进入规模化饲养行业的新模式,浓缩饲料和订单生产作为科技载体,推动传统农户散养开始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目前全国新建各类畜牧生产小区达4万多个,大大加速了畜牧业产业
化、规模化的步伐。我国畜禽养殖已经从农户散养为主进入散养和规模化饲养且重的时代,规模化饲养将逐步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
2、畜牧业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内涵式增长正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模式。由于畜产品长期供应短缺,我国畜牧业在改革开放的最初10多年中持续高速增长,肉类年均增长率为8.7%,蛋类为13.6%,奶类为11.1%。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除奶类外其它畜产品生产均进入常规增长状态,猪禽产品增长速度保持在3%—5%,牛羊肉增长速度5%—7%。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中,配方饲料和畜禽良种推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畜产品数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科技进步对畜牧业总产出的贡献率从“六五”时期的34%增加到“九五”时期的49%左右。
3、城市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已进人追求质量安全的阶段,而农村居民仍然停留在数量扩张模式。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分别只有7.67千克、1.97千克和1千克,人均动物蛋白摄取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4%。经过1978—1985年的快速增长和1986年至今的持续稳定增长,人均动物蛋白摄取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1995年开始,城镇居民的鲜肉和鲜蛋消费数量分别稳定在25千克和11千克左右,占城市人口主体的中高收入阶层对畜产品的消费进入追求质量安全的阶段,调整畜产品消费结构,增加奶类、牛羊肉、特色畜产品和优质高档畜产晶消费成为主导趋势。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肉蛋消费量分别为18.24千克和4.81千克,近期仍将以数量扩张为主。到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可望全面进入质量安全型消费状态。 4、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火车头。我国畜产品生产已经基本形成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为中心的生猪产区,中原和东北牛肉产区,东部省份禽肉产区,以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省份为重点的禽蛋产区以及东北和华北牛奶产区的优势区域布局,区域集中度进壹步强化。2003年内蒙古农牧民增收中55.7%源于产业化运营;河南多个县市畜牧业产业化运营对农民增
收的贡献也达到了30%;吉林省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1500个,全省从事养殖业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百万人,约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3;山东省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0多万吨,产值800多亿元。在产业化进程中,企业兼且重组和跨区域运营速度加快,伊利、光明、蒙牛、双汇、温氏集团等现代化畜牧业加工企业不断诞生,大量国际和民间资本将被吸引到畜牧行业中来,推动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大规模现代化龙头企业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火车头。
5、农业发展重心逐步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畜牧业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已经超过30%,成为和种植业且重的农业支柱产业,很多畜牧大省的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之上。随着畜产品消费的增加,居民的口粮消费持续下降,1983年我国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量分别为144.5千克和260千克,2002年下降到78.5千克和235.3千克。目前全国粮食总产中35%左右直接用于畜禽养殖,畜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粮食转化增值的重要途径和非籽粒农业生物体有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今后,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下,预计到2010年和2024年,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0%和45%。畜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标志着我国农业正从植物农业向动物农业方向发展。畜牧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 (二)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饲料供给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进步。畜牧兽医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畜禽育种关键技术创新不足,品种市场占有率低:和国外相比,我国在畜禽基因资源和育种关键技术,特别是上游的分子育种技术研究领域缺乏自主创新研究,分子育种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体系尚未形成。尽管我所,也包括国内其他单位也育成了壹批畜禽品种(系或配套系),在生产中发挥了壹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品种
(农业畜牧行业)北京畜牧所精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