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谱仪原理色
精品文档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
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
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
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 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
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
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 ; 同时柱后连
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
连续检测。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有哪些特点? 1. 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 动相(称为载液), 液体流经色谱柱, 受
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
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 150~350 × 105Pa。
2.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 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
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
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高效:近年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 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 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
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
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 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 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
作方便等优点, 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
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
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
技术平台 〉〉〉 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
不需要汽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
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
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
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
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
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
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哪 几种主要类型?各自的分离原 理是什么?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 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
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
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
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
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
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
进
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
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
在色谱仪中进行。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 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 相色谱法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 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 (极性不同, 避
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 分配。
a.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流动相 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流动相 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液—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
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
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
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
成固定液流失。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
化学键合固定相,可克服上述缺点,现
在应用很广泛(70%~80%)。 2.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 (如硅胶、氧化铝等)。这是根据物质吸
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其作用机
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
(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
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 3.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以离子交换剂作 为固定相。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基于离子
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
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
依据这些离子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
而将它们分离。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
反离子)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 使其与
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
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 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解决了 针对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建议采用三种检测方 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
色谱仪相关原理。 “ ”乳制品生产监管 11 September’ 2008
以往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
离
如酸、碱和离子、非离子混合物,特
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
别
来
是一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生物
进行分离。
碱
4.离子对色谱法
以及药物等分离。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多种)与
5.离子色谱法
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对离子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
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