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二、 工程概况 三、 施工准备 四、 操作工艺 五、 质量要求 六、 注意事项 七、 成品保护 八、 质量记录 九、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附表一 附表二
一、 编制依据: 1、 2、
施工总包合同 回廊施工图纸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二、工程概况
廊坊隆福寺二期灯楼广场回廊(A-K轴 /17-30轴)
地基处理方案
场地现况:基槽已开挖,槽底为填土,深度1.0m~3.0m,基础底设计标高为自然地坪以下2.1m左右。
处理方案:对于A-D轴/26-30轴槽底填土深度2.0m~3.0m,须将填土全部清除,后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压实系数不小于0.97;17-26轴与D-K轴槽底填土深1.0m~1.5m,将填土部分挖除(深度不小于60cm),剩余填土用碎石夯实挤密后,后用级配砂石分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二、 施工准备 三、 施工安排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① 级配砂石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卵石、碎石,颗粒级配
应良好。
②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
及垃圾,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小于5%。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200mm。 ③ 主要机具:翻斗车、挖机、潜水泵、打夯机、装载机、压
路机、手推车、铁锹、喷水用胶管、水准仪、塔尺、量斗、2m靠尺、小线或细铅线、钢尺或木折尺等。(见附表一) 2.
作业条件:
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
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 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采取四周排水沟措施,○
集中集水坑使用污水泵抽走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3 铺筑前,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
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质检小组:组长: 俞福星 副组长:杨力强
组员:吕强
四、 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检验级配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级配砂石→洒水
→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
范的规定。 3)
砂石级配的搅拌和运输回填:
1 根据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选定材料进场后再施工场地内○
平整、宽阔位置,将砂子和石子进行分类堆放。
○2 根据实验室的砂石级配要求,提前进行拌合堆放。砂石
搅拌时用装载机将现场的砂、石按比例掺在一起,一次性最多不得超过100m3 ,然后进行往返推动拌合,直到拌合均匀为止。最后将拌合均匀的砂石料,单独堆放至另外场地,不得与未级配搅拌的砂、石放在一起,以方便回填使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往返推动搅拌次数不低于四遍。
○3 对搅拌好的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和配比均应
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4 砂石回填时,采用装载机将已拌合均匀的砂石料运输到
基坑内,根据已经超测好的标高点控制铺筑厚度,采用平行推进法进行铺筑。从而保护天然地基不受破坏,同时也对以填好的砂石垫层起到碾压密实的作用。 4)
分层铺筑级配砂石:
15~20cm,不宜超过
1 铺筑级配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
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级配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为保证铺设厚度的精确性,铺设前应进行试铺且按要求进行夯实,由此确定铺设厚度的可行性。
2 级配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
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 分段施工时,按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
应错开0.5~1m,并应充分压(夯)实。
4 铺筑的级配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
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级配砂石。 5)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
气候条件,适当的洒水以保持级配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6)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
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7)
找平和验收:
1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测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