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班级 学校 学科 案例主题 生物 神经调节 案例背景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在单科高考试题中,该部分内容所占的比值通常均占到13%~18%,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描述 本案例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基础,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
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案例评析 本案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特征。反射弧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必有疑,疑必有思,只有促进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课时,提问的对象主要是成绩中下的学生,设问时需要由浅入深,态度可亲,语带鼓励,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进行启发诱导,直到答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在学习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就需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探究,更上一层楼。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情境,有效地分层引导,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提问,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