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高中思政课衔接的理性要素分析①
吴争强 亢凤华
【摘 要】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使学生注重生活体验,在生活中探索未知,解决矛盾,而且有助于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 【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2)003 【总页数】3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高中思政课;衔接;理性要素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并非单一的工程,既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横向的整合和联系,又要注重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纵向的协调与贯通;既要了解两者的差异,又要掌握两者相关联的地方。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明确高中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共同的育人目标,认识到两者衔接的重要性,同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握高中与高校关联的理性要素,创新衔接的方式,确保两者的衔接取得实效。
一、教学目标的对接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衔接,也应注重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衔接。在共同的德育目标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用积极
的生活态度迎新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着知、情、意、信、行的辩证发展和转化,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2]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和哲学等几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立足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观点,形成相关的基本态度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高校学生新的生活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形成对社会发展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目标就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律观,要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也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侧重于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整体把握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为何和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既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理论知识上进行衔接,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规律,在课堂提升吸引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并用于指导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教学目标层次上的差异,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统一和整合。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价值观念进一步得到确立,知识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一体性
高中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需要把握教学内容一体性的理论要素,按照整体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推进课程设置。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不
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有序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过程中,应注重内容的侧重与取舍,避免课程内容简单重复讲解,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倦。高中与高校开设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也有许多重合之处,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中,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各个方面,与高中阶段几门思想政治课程《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通盘把握,进行拓展和深化。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仍然需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繁难、深奥、枯燥等“高大空”的教学内容节略,充实贴近生活、求真务实的新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尽量避免单纯重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和填充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专题教学内容,就是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知识的支撑建构下,结合不同的时代生活主题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灵活应用,能够对知识原理的外延和内涵进行再探索。对于已经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概念、原理和结论,则要从具体运用、典型案例上来阐述,使高中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互结合,发挥整体效应。对于高中阶段较少涉及的内容,则重新构建完整的体系。比如,高校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法律知识,在高中阶段知之甚少,则要根据社会生活实际,加以补充。这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悉不同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补充或取舍,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