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2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 )。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
6.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二.判断:(10分)
1.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 )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 × ) 4.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 × )
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 √ ) 三.选择题:(10分)
1.( C )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 )。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1 / 8
3.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 C )的原因。 A.弹力 B.推力 C.重力 4.自行车的( A )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 B.扶手 C.轮子 5.下面不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C )。
A.凹面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四.简答题:(10分)
1.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写出你的理由。
答: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他们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需养料;土壤和人类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等。
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哪些设计是为了减少摩擦力?(各举两例)
答:增大摩擦力如:鞋子底上花纹,自行车在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上做花纹,使表面粗糙些;冰雪天在马路撒沙子等。减小摩擦力的如自行车上滚珠轴承;在拉链上涂蜡烛;往锁孔里加点油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B卷答案
一.填空(每小空2分,共计38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 2.蚯蚓生活在地下,它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混合物。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6.(流水).(风).(冰川).(波浪).(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7.奥运圣火的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二.判断对错:(12分)
1.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 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装置 ( √ ) 3.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 √ )
2 / 8
4.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不容易改变, ( × )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引起的。 ( × ) 6.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一样 ( √ ) 三.选择题。(16分)
1.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A)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A.影响 B.不影响 C.无所谓影响不影响 2.物体都受一个( A )的重力作用。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 C平移向上 3.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 B) A小 B大 C没有 4.下列( B)的牙齿最锋利。
A草食性动物 B肉食性动物 C杂食性动物 5.( C )的植物特征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A.向光性 B.向水性 C.向地性 6.(B)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A.能 B.不能 C.可以 7.中国的(A)多高山 。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8.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C)大小的工具。 A.运动量 B.摩擦力 C.力 四.名词解释:(9分)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风 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五.简答题:(共12分)
1.生活中哪些仪器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至少举出两例说明。(6分) 答:(1)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后面的情况。 (2)医生戴了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2.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举出两例说明。(6分)
答: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第一,人类要爱惜动植物,禁止滥捕滥杀动物,禁止滥砍滥伐树木,保护生态平衡;第二,人类要优化生产方法,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对大气排放有毒气体,防止环境污染;第三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