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4学时)

1.教学目标:

(1)明确心理发展的含义和规律; (2)明确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2.教学重点: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3.教学难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转折期、关键期、敏感期、最近发展区的定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5.实践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分享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0-6岁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不断地完善、改进和复杂化,体现在个人身上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规律

学前时期是儿童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和规律之一就是变化迅速。

(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发展的连续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即前后发展之间的联系,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2.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量的积累引起心理在质上的变化。儿童从出生经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每个阶段都不同的特征。 (二)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的表现: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它是从后向前发展的。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顺序性,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大脑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可变性的表现: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儿童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也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也会有所变化。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整体性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发展的整体性:从横向方面看,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四)发展的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心理结构不断改造、日趋完善、日趋复杂化的过程。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二节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本体,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儿童心理发展决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先天素质、生理成熟。

1.遗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获得了不同于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人的天然的族类特征是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的遗传素质。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儿童每一步的发展现实总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 2.先天素质

(1)营养不良;(2)患病或用药不慎;(3)情绪状态的影响;(4)妊娠期环境的影响 3.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即首尾方向和近远方向。头部发育—躯干—上肢——下肢。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类心理发展与动物心理发展有本质不同,动物发展主要依靠本能、成熟和直接经验,而人类发展主要依靠学习、文化传递,依靠教育。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考虑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影响。具体表现在: 1.社会因素分类: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个体体外一切能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提供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等。社会环境指社会生活条件,如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社会气氛、受教育状况等等。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A.家庭环境 B.幼儿园环境 C.社会环境 (2)教育因素

2.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如狼孩、 (2)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因或动力 内部矛盾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

(1)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心理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对其生理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 (2)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影响周围事物和成人心理。 3.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

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案例】把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幼儿分别放在一个活动室里,室内有小椅子、衣叉等物体,告诉幼儿:如果你能拿到悬挂在空中的风铃,那么,这个风铃就归你所有。结果发现,幼儿都喜欢伸手去拿,但当他们拿不到时,却作出了不同的表现:大班幼儿往往能在活动室里寻找物体,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站在椅子上去拿、用墙角的衣叉去够;小班幼儿常常急得乱蹦乱跳,发现地上的小椅子时,就来“开汽车”,发现墙角处的衣叉时,就用它当“马骑”;中班幼儿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

【问题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表现

导入: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 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几个基本概念、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一)定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

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二)特点

1.稳定性 2.可变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三)相关概念:

1.转折期与危机期

2.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

3.敏感期 4.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 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 二、0~1 岁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问题讨论】你们接触过许多1岁以前的孩子,能否描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并概括出1岁以前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心理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新生儿(0-1个月)时期的发展特征 1.依靠无条件反射适应新生活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如吮吸反射:当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眨眼反射: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 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例如,给新生儿洗澡时,如果他的手掌偶然碰到了大人的衣服或洗澡盆边,他会紧紧地把碰着的东西抓住,用力才能把它扳开。 2.建立条件反射产生心理

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然儿童出生时已有多种无条件反射,但是,无条件反射对适应人间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儿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4学时)1.教学目标:(1)明确心理发展的含义和规律;(2)明确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3)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2.教学重点: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3.教学难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转折期、关键期、敏感期、最近发展区的定义。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7v45rdtz6msol1o4w75dq8n1si8z00ua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