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究
王 蝶 崔相一
【摘 要】【摘 要】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和大学生人格的缺陷引起了各高校积极探索改革和创新思政教育。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今社会,医药学生在接受专业领域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可潜移默化影响医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趋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医药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解决“结合什么”和“怎样结合”的问题[2];有助于培养出全面综合素质的医药人才。同时,提出创新、可具体实施的路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建及优化人文教育环境,开展师生一体的文化活动,优化思想政治载体,突出典型示范,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18(000)018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医药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0 引言
药学事业与人民生命健康有关,医药学生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所以医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医药学校培养的重要工作,高校的良好思想教育引导有益于实现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规范的提升,同时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医药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找寻对策,力促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1 医药专业课程引入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医药类学校是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医药类高端技
能型人才,加强医药类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育的任务可谓是意义深远的。从学生时代开始加强“药德”培养,可以使药学人员能够在进入专业大门的入口处就清楚一个合格药学人才的基本素质,并且在今后严格自律。据文献显示,医家的言论、正面的典范和医药学术思维在“药德”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医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趋向。如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 “大慈恻隐”“尊重同道”等医德规范,强化医药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5]。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今社会,高校医药学生在接受专业领域教育的过程中,也是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讲道德、守道德的人,两者具有一致的道德诉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对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缓解当前医患矛盾、改善医德医风、解决人民群众相关的医疗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终的目的是育人,然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不能简单要求立竿见影,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反复教育的过程。那么专业课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所占的比重达60%以上,所以思想政治与专业两者不同教育模式的有机结合,彼此取长补短,这对于医药学生的教育来说,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培养出全面、综合素质强的医药人才。
2 医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
2.1 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偏差及思想教育功能相对薄弱
不能否认,现医药学校都是辅导员的工作队伍在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之部分辅导员非医学、药学专业,无法对医药学生的学习给予准确的指导。然而专业老师多注重医药知识的传授、临床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教师队伍出现了分工现象,很明显这会制约专业课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同时医药专业老师大多为理工科出身,思想教育功能相对薄弱,不重视思想教育的情况下也很有可能扭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使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3]。新形势下,加强医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形成已是整个时代的呼唤与要求。
2.2 高校管理者不重视融合教育,以及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设立不完善
医药院校对专业课教师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较少涉及到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会导致专业课教师重视传授专业技能忽视德育教育。然而部分领导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比如较少开展师生互动一体的文化活动,政策引导没有落到实处,极大影响专业课教学的开展。同时多元化领导机制的不顺畅使得责任机制不明确,极易造成工作的互相推诿,造成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忽视[3]。 2.3 专业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医药专业老师可能采用传统式的“灌输”方式,很少与医药实践相结合,非常缺乏实效性。又很遗憾的是,现在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只注重教科书,除了与专业考试内容之外,对其它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文化、国内外形势发展等了解甚少[3]。当然现在的院校中,有些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没有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有些盲目攀比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又有些没有远大理想整体碌碌无为。由此看出,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不到调动,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即无用也无趣的感觉。
2.4 社会环境及互联网时代带给医药学生思想教育的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