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默生《厚黑教主传》
表里不如一的,未必都是小人,也可能是一位独行的高士,比如李宗吾。李氏最铺天盖地的作品当然是《厚黑学》,随便逛一书摊儿,必然能见各种翻版、假本,且常与阴阳谋、成功学齐头并肩,充满了神秘、功利和见不得人的色彩,让凛然有正气者不敢近前。
之所以要读张默生的这部《厚黑教主传》,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他二十郎当岁还是小南时在四川结识李宗吾而成忘年交,故事中李的散淡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再难磨灭。再则李敖在《书序集》中妙笔生情,写张默生为李宗吾作传的因缘,读来感人至深。
此书,篇幅不大,却万千气象。李宗吾其人、其事、其思想、其著述、其语言、其个性,绝非充满反讽与戏谑的“厚黑”二字可以代表,但称其为“教主”绝不过当,而“教主”,乃“一代宗师”的变称,只是更合了他的气质。且来严肃总结一下该书中的李宗吾:
一、人生关键词
少年“迂老”;《厚黑学》;《心理与力学》;处理吊打校长之奇案;《考试制之商榷》;再任省视学、任刘文辉刘湘顾问、省府政闻编审;《抗日计划之商榷》;中国民族性;“性灵与磁电”。
二、关键词解释
1.迂老:是他幼时的两个绰号合并而成,“迂”是“迂夫子”,因自幼爱书成嗜,他父亲以此称之;“老”是“老好人”,因感动于私塾门扇上的两个斗方,对同学倍致友爱,其同学送此绰号。后有著作《迂老随笔》。
两个斗方分别是:“枣花虽小能成宝,桑叶虽粗解作丝;唯有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实,少年李宗吾即思想活跃,虽然手不离书,却能读书得间,一点也不迂。如,他认为“时间的道理,乃我心中所固有,读书不过藉以引起我心中的道理罢了”,真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妙论。
2.《厚黑学》:光绪二十七年(1902),宗吾22岁,考取秀才,次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学堂,进四年制优级理科师范班。此间,为“厚黑学”孕育期。宣统二年(1907),做富顺中学监督,某晚因想起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恍然大悟出“厚黑”原理,于此,厚黑学成形。民国元年(1912)发表问世,后不断深入、完善。
然则,厚黑学并非劝人向恶,而是以嬉笑怒骂的态度、无可辩驳的逻辑、扎实有力的笔锋,辛辣讽刺虚伪的道统和社会的乱象。虽然饱受谴责,但他一贯我行我素,坚持思想的独立自由,常曰“吾爱名誉,吾尤爱真理”。
其思想,分破坏、建设两部分:破坏部分即《厚黑学》和《我对圣人的怀疑》;建设部分则是开始于1920年的《心理与力学》,是厚黑学的理论延展。
前期厚黑学,立足于荀子性恶论,是从暴露人类的罪恶方面立论,笔法是反话正说;后期厚黑学,是从鼓励人类行为向善发展立论,指出“厚”即“忍辱负重”,“黑”即“刚毅果断”,笔法属借题发挥。此时,他已打破性恶性善的偏见,只根据心理发展的方向来判断人性的价值。
3.《心理与力学》:因同学曾圣瞻一句话:“朋辈中算你的思想最锐敏,你何必老是用在开玩笑的方面呢?”大受感动,便从厚黑学出发,深入研究,脑洞大开地探寻厚黑与心理学与物理学的关联,开创性地得出结论:人类的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
理论中,进一步发明“反本线”,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家学理;直指达尔文进化论和克鲁泡特金观点流弊,提出治国的合力主义;揭穿巴黎和会上大国的丑恶嘴脸,提出厚黑救国主张;及至抗战爆发,又写《抗日计划之商榷》,为国家建言献策,认为“制宪”与“抗日”当齐头并进,主张全民抗战和持久抗战。
其论,直接在玄学、哲学与科学之间架通桥梁,可贯通儒释道三家原理,号称可处理人世间一切纠纷。
4. 吊打校长之奇案:是他用厚黑学处理的一起实际事务,成功地解决了一起四川军阀时代混乱局面中教育上的复杂案件。
5.《考试制之商榷》:是对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大贡献。主张各校学生毕业,应以一定标准,由政府委员考试,并打破官学和私塾界限,以求教育普及和造就真才实学之人。此主张,取得的成绩是,使四川的会考制度早于全国近十年,但付出的代价是,李宗吾差点被不想考试的学生痛打致死!
可惜,到了1938—1939年间,此著被禁,改革教育制度的苦心不惟无功,反而有罪了。
5. 再任省视学、任刘文辉刘湘顾问、省府政闻编审:摘张默生一评:古来的高士,原有隐于朝、隐于市、隐于山林的不同。隐于山林的人,多半是矫俗立异、自高而卑的人,还有“身处江湖之上,而心在廊庙之中”的,这种人可说是隐而不隐;隐于市的人,那是愿意“和光同尘”,既不矫俗,也不立异,但他过去的一段生平,总不能为众人所忘,这等人,仍可说是隐而不隐;惟有隐于朝的人,权且处在一种清闲的位置,在一般人看来,他还是做官,不用另样的眼光去看他,在当权的人看来,以为这个人还算就范,也不怎样地疑忌他,但他本人则正是“身处廊庙之中,而心在江湖之上”的,这等人,可说是隐而不隐,不隐而隐,是谓之真隐。
6. 《抗日计划之商榷》:见前文3。
8.中国民族性:他从中国地处温带的地理环境出发,认为中国的民族性是自然形成的。中国气候适中,主义也适中。中国人与热带寒带的人迥乎不同,中国主义也与印度主义、西洋主义迥乎不同,且能融合后两者。
他提出中国民族性所形成的中国主义有六大特色:(1)抵抗而不侵略;(2)内刚而外柔;(3)人己两利;(4)修齐治平一以贯之;(5)仁义与功利融合为一;(6)物质生活与道德生活病重。
9.“性灵与磁电”:这是对“心理与力学”的进一步不要命地脑洞大开,也是其思想的极致。不仅打破性善性恶的一切学说,认为人的心性无所谓善恶,还破天荒地提出“人的性灵,从地球的磁电转变而来”。此论若被证明,则“科学与玄学之争,唯物与唯心之争,就成为徒然多事了”。
且摘一段,以作管窥:“物质不灭、能力不灭是科学上的定律。依此理,吾人一死,身体即化为地球上的泥土,同时性灵亦当化为地球中的磁电。如此则肉体性灵生有自来,死有所去,而物质不灭、能力不灭之说就可以讲得通了。世言人能成仙成佛,或许是用一种修养力能将磁电凝聚不散的缘故。又有说“冤魂不散”者,当是一种嗔恨心能将磁电凝住;及至冤仇一报,嗔恨心消失,磁电无从凝聚,其鬼即归消灭。”
他还认为,楞严经中所说释迦能发出宝光,佛氏有天眼通、天耳通之说,恰与无线电的道理相通,释迦本身即是一具无线电台。在他看来,老庄的“道”,佛家的“真如”,儒家中庸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以及明儒的“盈天地皆心也”等,都是一种磁电中和现象。
三、李宗吾与张默生
李宗吾生于光绪五年,1879;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活了六十四岁。他是四川富顺人,是同盟会会员,是推翻清朝的革命党。但是,在政治革命的中风疾走过后,他进一步从事思想革命。由于特立独行、也由于曲高和寡,他的为人,并不为人所知,他只是独行其道而已。出人意外的是,一位出身北京高师的作家张默生,偶以因缘,写信给李宗吾,半年以后,突得“从不与生人通信”的这位李家怪杰的复信,进而结交,被许为“生平第一知己”。1943年春天,李宗吾去看他,健康已不如前,临分手时,张默生说:“我将站在志不同道不合的立场上,为你这位不黑不厚的厚黑教主作一部十万余言的大传,来报答教主不远千里而来的枉顾!”李宗吾听了,很是感动,他说:“这样,我可以死矣!”这年秋天,李宗吾死了。
所谓,见大而行远,还是先不管厚黑学的名号如何,让我们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李宗吾其人其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