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时 间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 时 教学设想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掌握生产生活中流体压强的应用。 通过探究掌握流体压强的特点,压强大小与 流体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课时 从简单试验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由直观实验教学,替代抽象理论解释.由具体试验上升到一班规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满载乘客和货物的飞机翱翔蓝天,它是怎样升上天空的?汽车开得过快为什么有轻飘飘的感觉? 引入课题: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掌握生产生活中流体压强的应用。 三:自学指导: 内容P163-165 1: 和 统称流体.它们流动时与静止时的压强 . 2: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可以观察到 .说明 . 3:在水面上放两支小船,用水管向中间水域冲水,可以观察到 .说明 . 据以上可知: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 4:飞机机翼通常是 , 的形状.当飞机在跑道上面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 ,压强 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 , 压强 ;机翼上下方所受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流体压强的特点(板书部分) 四:课堂小结 五: 当堂检测: 1.(2011浙江金华,第10题)小朱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的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朱研究的问题是 A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后回答: 说明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存在。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思考题。 学生讨论喷雾器的原理 补充完成总结 主备人 使用人 课 型 新授
B.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2011浙江杭州,第5题)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 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 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教师总结。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