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别让朋友圈定义了真实生活
张凡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欢有事没事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最新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家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但在朋友圈游走之时,却也可能因为一行小字而受挫: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它像一道竖起的篱笆,柴扉紧锁,提示着我们这里面是你不可涉足的世界。
当观察他人生活的欲望,遭遇了“谢绝参观”的标识,虽然免不了一阵失落,但细细想来,这似乎恰恰隐喻着今天朋友圈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如今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记录日常的点滴,来分享生活的际遇,来展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把现实中被时间、距离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来维系情感的需要和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在朋友圈二十四小时不落的灯火里,我们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可以说,朋友圈正在塑造着我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
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上了一把锁,甚至不愿意再发朋友圈?从心理上来说,很多人渴望记录生活,却又不希望将自己完全展现在他人面前;渴望交流诉说,但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情向所有人广播;渴望营造积极的社交网络,却又害怕别人无限接近自己的生活圈子……
这些心理反映到朋友圈中,就有了“分组可见”“分组不可见”“仅三天可见”等种种操作。技术的好处,在于它解决了很多现实交往中无法避免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适着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在心理因素之外,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过多展现自己,还在于朋友圈已经从最初个人的一方天地,变成了如今人群芜杂的公共场域。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仅一面之缘的人、时刻准备向你推销的人,或者随时对你“求转发”“求投票”的人……当朋友圈不再只是纯粹的情感交流地,当朋友圈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当“朋友圈里无朋友”,自然也就让人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动力。
当然,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还有很多原因。好友们通过你朋友圈里的一言一行重新建构着你的形象,揣度着你的生活方式,品评着你的审美趣味。而大多数人又都渴望通过朋友圈完成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所以很多时候会用精挑细选的图片、反复打磨的文字,来塑造一个想要展现给别人的自己。这样一来,发朋友圈也不再是一件轻松事,当人们对“打字三十秒,润色十分钟”式的费神费力感到疲惫,当有了怕别人多想、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不能展现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投射下过多的阴影和焦虑,很多人也就只想做一个围观者而非分享者了。
其实,不少人在谈及自己的交友之道时,都会说到一个“真”字。但是如今,在朋友互动的主要场域朋友圈里,却常常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这也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无论是喜欢也好,逃离也罢,都可能是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朋友圈是我们维系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如果过度依赖线上的窗口来塑造一个人、认识一个人,可能潜藏着很大危险。正如有人所说,“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因为,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
选自2024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需要朋友圈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展示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因为朋友圈作为现实存在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
B. 发朋友圈时可以在技术操作上设置种种限制,这不但解决了很多现实交往中的尴尬,而且能帮助我们调适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C. 当朋友圈变成了人群芜杂的公共区域,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时,朋友圈自然失去了让人敞开心扉的动力。
D. 交友之道重视“真”,而作为网络上的朋友圈,因为网络的虚拟和信息的欠缺,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从当下发朋友圈的现状入手,分析人们不断为朋友圈加锁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改变现状期望。
B. 本文在分析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过多展示自己的原因时,更多侧重的是“朋友圈里无朋友”这一现实因素。
C. 作者在论述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时是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很多人只想成为围观者而非分享者,这一现象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和焦虑。
D. 最后一段提出“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使得文章并没有局限于对朋友圈的分析,更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朋友圈这一平台将被时空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朋友圈对维系情感和认知外部世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B. 我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正在被朋友圈塑造着,朋友圈也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
C. 发朋友圈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因既有我们自己发朋友圈时产生的疲惫感,也有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产生的影响。
D. 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才有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这些桥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
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也为后文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5.文中划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柯洁微博:我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研究了大半年的棋软,无数次的理论、实践,就是想知道计算机究竟强在哪里。昨晚辗转反侧,不想竟一夜无眠。人类数千年的实战演练进化,计算机却告诉我们人类全都是错的。我觉得,甚至没有一个人沾到围棋真理的边。但是我想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棋手将会结合计算机,迈进全新的领域达到全新的境界,新的风暴即将来袭,我将尽我所有的智慧终极一战! (柯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围棋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也是榜单上唯一一名排在AlphaGo之前的棋手。)
材料二:
昨天下午,棋圣聂卫平以七目半负于电脑屏幕后的神秘棋士Master.对弈刚刚结束,聂老单手托腮,两眼微闭,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他说:“我本来是赢棋的,一块活棋走死了,损失很大。”
当有人问他“连您都输了,人类智慧是否真的在围棋领域敌不过人工智能了?”时,聂卫平先是激动地反驳,后来的回答又有些沮丧。他说这一盘棋说明不了什么,但它前面下的50多盘棋非常说明问题。这盘棋它其实下得不好,我应该赢的,我的形势比较好。可以肯定的是,它很厉害,我知道人是下不过人工智能的。”
自从去年初李世石与AlphaGo进行公开比赛后,人类棋手终将全面不敌人工智能的结论似乎已经鲜有人反驳。沉寂一年后,AlphaGo的马甲Master在网络围棋平台上再出江湖,短短7天,车轮战60场,挑落中日韩三国的顶尖才俊柯洁、井山裕太、朴廷桓,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Master在过去七天里一次又一次打破了不少“定式”和“棋理”,很多此前被认为“铁亏”的下法,它最后都赢了。日本著名棋手藤泽秀行先生曾说:“棋道一百,我只知七。”AlphaGo用60盘对弈,真正让当今棋手们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奥妙与实在。棋盘对面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远超人类。在IT界看来这不仅不足惧,反而是内藏惊喜。
IT分析师付亮表示,从Master的连续获胜中能看到,电脑的进步相当快,计算机在学习方面比人有明显的进步,它可以快速学习,快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需要休息,这些都是人没法做到的。“Master不用人定的规矩出牌,它自己找到了规律。它的棋谱让棋手推演,发现人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陷阱,把思维封闭在某些环境下。如果跳出这些思维,有可能下得更好。相信经过AlphaGo和Master的比赛,各国棋手可能会有不少新的招式出现。”
(摘自《60连胜Master实为AlphaGo 围棋界:打破职业棋手思维定式》央广2017年1月5日)
材料三:
Master连克围棋顶尖高手后,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席卷网络,网民观点呈现多元化趋势。多数网民具有较强忧患意识,担心人工智能将抢占人类工作机会,恐惧它们终将拥有自主意识从而统治人类。部分吃瓜群众则热衷于利用段子调侃人机大战。还有网民感慨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期待其在科学领城的运用,并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围绕围棋展开的言论集中于讨论人工智能战胜棋手的原因,思考职业围棋今后发展的意义等。
总体而言,恐惧和担忧等悲观情绪一度占据主流。高晓松在Master连胜后感慨称“多少代大师上下求索,求道求术,全被破解。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这一表
态也引发众多民共鸣。早在1997年,人就在与超级电脑“深蓝”的国际象棋对弈中败下阵来。但一直以来,围棋被公认为棋牌类游戏中最难被电脑攻克的一种,多年来成为一座堡垒,坚持捍卫着人类的尊严。然而,Master和AlphaGo的出现再次打破了这个局面,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可见一斑,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人工智能会迅速发展直至超越人类。这也是人工智能在围棋界战胜人类,引发轩然大波的重要原因。
(摘自《Master横扫围棋界,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惧感席卷而来》易新闻2017年1月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柯洁微博中的语言生动的表达了人工智能对他的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 B.材料二聂卫平被Maste打败后“单手托腮,两眼微闭”的描写表现了他不敢面对失败现实的打击。
C.材料三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网民们观点多样、态度不一,其中高晓松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D.三则材料从棋手、IT界人士、网民等不同角度反映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不同看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棋手的话,抓住其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棋手被人工智能打败后的反应,生动而真实。
B.材料二中IT分析师付亮的话表明人工智能有人类所不能及的优势,人类将不再可能战胜人工智能。
C.材料二中引用藤泽秀行的话证明了人工智能打破了职业棋手的思维定式,使人们看到了围棋发展的无限可能。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棋手个人微博,也有大众媒体平台,从不同角度展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感受和冲击。
E.三则材料融记叙、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采用直白简洁的语言,杂以流行语元素,轻快活泼、通俗易懂。
9.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的人群对人工智能AiphaGo和Master的出现的不同态度。(4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①
安省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