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区域经济学
(97 98 99都一样的题目)
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20分)
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25分)
三、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文地理背景,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政策的实践效果.(25分)
四、试以自己熟悉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资源——人口——产业——环境”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该体系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行为地理学 2区域 3文化境观 4中心地规模门槛 二、简答题(8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20分)
1卡尔.李特尔 2地理物象 3政治整合 4环境决定论 二、简答(每10分,共30分) 1简述城市内部结果的典型模式
2简述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 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50分)
1、试论人文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20)
2、试分析我国东西部文化景观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30)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20分)
1、行为地理学 2、区域 3、文化境观 4、中心地规模门槛 二、简答题(8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6*5=30)
1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法国学派 2伊斯兰教的教派与分布 3国家的基本特征 4乡土文化区 5通勤活动空间 二,简答题(15*4=60) 1 简述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 2 简述旅游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简述汉语方言区域
4 举例说明流行文化扩散的过程与特征 三,论述题
1,根据下表资料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地带的人口文化素质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论述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寓意.
年份 计算说明 大学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 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合计 东部 中部 西部 合计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0 (1) 1.13 1.37 1.03 0.85 13.63 11.36 13.39 18.11 2000 (2) 3.54 4.17 3.26 2.81 7.00 6.07 6.29 9.83 增幅 (3)=(2)-(1) 2.41 2.80 2.23 1.95 -6.63 -5.29 -7.11 -8.23 倍数 (4)=(2)/(1) 3.14 3.05 3.18 3.28 0.51 0.53 0.47 0.54 2, 试述当前世界工业(纺织,汽车,微电子)分布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学派 2.人口构成 3.第五产业 4.隔陀 5.基督教教派及分布 6.首位城市法则 7.旅游资源及形成条件 8.行为空间
二.简答:1.文化扩散类型 2.人口迁移类型 3.现代农业特征 4.人文地理研究对象 5人口迁移法则 三.论述:1.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及现代工业特点 2形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的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资环院地理系、城市区域经济系)
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
推拉理论 位序-规模法则 空间扩散 全球化 人类发展指数 二、简答题(15×3):
1简述人口迁移的机制(2005年的原题)
2简述新产业区与经济区的区别和联系关系(这个偶没看到)
3简述CBD的工农及空间结构特征(不明白什么叫CBD的工农? “工农结构”疑为“功能结构”.) 三、论述题(25×3):
1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大量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人则认为这必然扩大地区差异,建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向西部地区移民,缩小地区差异.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