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 (三)能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阳关三叠》并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难点:引导好学生自主对“三叠”的听辨以及体验“三叠”的不同层次情绪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聆听《阳关三叠》为重点内容,并学唱《阳关三叠》,在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古代歌曲的艺术价值。 (二)欣赏名家演唱、演奏的多版本的《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情感。 (三)浏览欣赏《扬州慢》,感受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四) 引导学生做好拓展与探究的内容。 四、学习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唱、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古代歌曲的韵味与风格特点。
(三)发挥学生的优势资源或学校合唱队的作用,教师带学生排练一二首古代歌曲作品,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或者是课下观赏演唱排练。 (四)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古代歌曲介绍,请查阅以下网址
http://www .tudou.com:
http://www .tvfeng.com
http://www.xsyhz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二)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古代艺术歌曲与当代艺术歌曲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古代音乐的知识、音乐作品,制作成答题卡片。 (四)指导学生到音乐研究所,请教专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史情况,到课堂上交流学习。
(五)让学生课后搜集类似的歌曲。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导入: 播放名家朗诵视频《送元 二使安西》 问题:这首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代,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 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特 点,引出歌曲的曲式特点即:“三叠” 问题: 请思考歌曲旋律的特点并划分曲式结构即“三叠”的具体位置? 深入: 1 、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演唱 三段的主旋律,分析对比旋律和情绪的变化,体会歌曲层层递进的情绪,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问题:请同学们通过演唱找出“三叠”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等)的不同以及感情的变化。 2复听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体会不同音色体现的学生活动 聆听、感受、思考 体会诗词的情境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由此引出歌曲《阳关三叠》 1让学生感受古代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聆听、体验作品,划进一步展开教分曲式结构 学活动 2让学生了了解本曲的曲式结构 1、演唱、思考 同教师共同分析体会“三叠”的不同情绪,感受情感的递进 2聆听体会 1、指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学唱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韵味。 3 学生完整演唱《阳关三叠》上阙: 4、师生共同探讨歌曲所反映的社会背景,透过古曲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5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上文字介绍欣赏《扬州慢》,加深对古曲的理解和探究 拓展: 教师举例说明当代人对古诗和古曲的应用和借鉴,如《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东风破》《菊花台》等,并指导学生认识古代文化的生命力。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阳关三叠》上阙 进一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思考,探讨 3总结、认识歌曲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歌曲的历史意义。 对比、体验、讨论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引导学生感受古曲的美,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音乐,培养他们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 教学评价设计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引导学生聆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古曲。 (三)试说出古代歌曲的特点
(四)让学生课后搜集类似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