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30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1“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239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2)政治: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均遭失败。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4)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思想由改良转向革命。 2.过程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民驱除鞑族 虏, 主恢复中华 义 民权 创立民国 主义 民生 平均地权 主义 [易错提醒]“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主张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共和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纲领 含义

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4.评价 (1)进步性

①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民权主义: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表现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2)法制建设: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2.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援手。

(3)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转变。 2.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

策。

[易误辨析]“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 4.评价 (1)进步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图解历史]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第30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1“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应学生用书第239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政治: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各种改良救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sbv8esw6670et7c26i4qfr0177x6016m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