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解读空间观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空间观念的内涵、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晰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初中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研究,开展实证性的量化研究。

2001年7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内容标准的三个学段都分别阐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明确地把空间观念作为学习内容。《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至此,“空间观念”一词明确进入我国数学课程,成为一个全新的重要内容,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对目前国内的空间观念研究做一综述。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

与国外相比,我国数学教育界将“空间观念”一词作为数学课程的主线起步显得有些晚,并且由于《标准》中只对空间观念做了描述性的叙述,使得人们对“空间观念”一词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任子朝等人提出:空间观念的建立包括实物的几何化、对空间基本图形的识记、再现和思考等。它有三层含义。(1)空间感。主要指能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表象,对物体的形状、位置、相互关系等属性的直接认识;能比较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大小;能分辨不同物体所具有的形状特征。比如,能够描述出熟悉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如能描述篮球与方纸盒的不同。(2)实物几何化。数学空间想象的对象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形象,而是数学化了的几何图形,通过几何图形来

研究实物,或者把几何图形的性质运用于实际,都必须正确地分析、归纳。如把桌子和足球画成直观平面图形。(3)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空间几何结构的二维表示及由二维图形表示想象出的基本元素的空间结构关系,这是较高层次的、也是困难较大的、基本属于纯几何范畴的空间观念成分。如根据球的平面图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球体形象。

王林全认为,学生的空间观念包含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和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五个基本成分。其中,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是空间观念的基础,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是空间观念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是空间观念发展的标志,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是空间观念逐步成熟的前提,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空间观念成熟的标志。

李玉龙、朱维宗认为,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形状、结构的观察,在教学中对抽象几何图形、模型的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几何表象,获得个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方位的空间知觉,并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逐步形成了几何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几何观念。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1)实物几何化;(2)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3)由比较复杂的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空间观念不仅是“观念”,还是数学课程里新的内容、题材和呈现方式。空间观念是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空间与数学课本上的空间之间密切关系的领悟。

提到“空间观念”一词,人们自然会将其和空间想象力联系在一起。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辞典》中有这样的描述: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方位、距离)的表象,空间想象力是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国一些学者也赞成这个说法。如曹才翰指出,空间想象能力对初中生来说,这种要求太高了,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大纲中只提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至少反映了如下的五个方面的要求:(1)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抽取出空间图形;(2)由空间图形

反映出实物;(3)由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4)由基本的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5)由文字或符号作出或画出图形。邸莉认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从空间知觉到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是以空间观念为表象的。 二、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

在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问题上,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李玉龙、朱维宗认为,首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对学生的知识经验的教学;其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实物模型的教学;再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图与画图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刘晓玫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发展牢固的空间观念,掌握几何的概念和语言,不仅可以较好地为学习数和度量概念做准备,还可以促进其他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几何的模型提供了一个透视图,学生从中可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几何的解释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抽象的(符号的)表示,使人更容易理解。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解释、理解和认识周围现实中的几何是必要的。几何是对空间的把握——这个空间是儿童生活、呼吸和运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儿童必须学会去了解、探索、征服,从而更好地在其中生活、呼吸和运动。

孙晓天等认为,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计算和演绎证明,重点在形式化,内容比较单调,呈现方式也是冷冰冰的。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习这样的课程时,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难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另外,传统的几何课程中很难找到与空间有关的内容。虽然教学大纲也有关于空间观念的表述,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却鲜见与之有关的解释和说明。几何课程的主旋律就是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基本方法,虽然也有“识图初步”这样的条目,但其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显得无足轻重。然而,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

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和创造的探求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侯正海认为,空间观念的教学价值至少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二是数学思维中的价值。当然,这两个方面难以截然分开。首先,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无论是对熟悉的生活空间进行描述,还是根据平面图认识生活空间,都体现了空间观念在生活中的价值。其次,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在认识图形时,学生通常是从实际的事物开始,经过观察、比较等直观活动,逐步抽象出几何图形,形成图形的表象。在多次经历类似的过程后,学生逐渐能根据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但认识仅仅停留于此还不够,还应该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实物的形状。最后,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直观思考的能力。 三、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在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问题上,我国学者的看法或侧重点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王林全认为,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建立在他们对图形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建立这种认识,要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与认识图形、模型与实物,能观其外形,触其表面,读其名称,辨其特征,分拆重组,进行分类。在实验与操作中,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建立有关几何图形的表象。具体措施有:加强实验操作,发展直观感知;说明图形的定位,描述空间关系;注意逆向思维,多方表示变换;重视维数转化,突出内在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渗透数学思想。

李玉龙、朱维宗认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有:第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感知空间形式,建立空间观念;第二,加强操作感知,

获得空间观念;第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巩固空间观念;第四,语言调节,增强空间观念;第五,通过变式、联想和再现,深化空间观念。

邸莉认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几何建模及探究过程,培养空间观念;第二阶段是结合思维训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第一阶段,要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同时,要让他们学会分析、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和内在联系,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运用多媒体,激励想象,形成空间观念。在进行知识的联系和对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运动的特点,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知,发展空间观念。在第二阶段,要借助思维的收敛性、思维的发散性和数学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孙晓天等认为,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应当是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途径,都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这些可能的途径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活动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变换、直观思考等对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的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生成、发展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更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大家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景玲认为,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是学生挖掘新知识和创新的良好开端。其次,从现实中的物体和几何体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就会涉及把现实中的经验移动到几何空间中,以此把握几何空间,再利用几何空间中抽象而成的特征、性质来

解读空间观念

解读“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空间观念的内涵、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晰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初中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研究,开展实证性的量化研究。2001年7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p581t3p69s4tl8l1h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