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以及相应对策分析
作者:南婕 刘文君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第10期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妥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本文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多方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愈来愈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政府的重点关注内容。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民生的重中之重,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本文将结合作者近几年从事就业工作的相关经历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简单加以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社会经济、制度、大学生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体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经济与社会因素。1.社会整体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转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也适当地缓解了高考的压力。但由于扩招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配套措施上的不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大学毕业生人数在逐年递增,而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则呈逐年下降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个数字在逐年下降,目前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可以提供约70—8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同比增加28万,之后几年一直维持此规模。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产生了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可能完全被社会消化和吸收。2.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整体情况。我国“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为促进就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表示:“我国当前就业总量压力还是很大,未来3年每年要新增1500万人就业,而且都是青年学生,高校毕生从明年开始每年毕业800万。另一方面,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继续加强,当前就业问题的最主要矛盾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就业难主要难在青年学生,因为他们要找高质量岗位。”另外,在谈及创业时,他表示,创业对就业是倍增的效应,要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二)毕业生自身因素。1.大学生自身就业信心不足。就业是毕业生作出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选择,部分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出现了一种恐慌的情绪,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接触社会方面的经历等都会使得部分毕业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迈向社会,面临就业时有排斥情绪。2.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
程。顺利实现就业对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当前存在着一些毕业生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包括相关知识学习、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等)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求职和面试过程中缺乏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很好地向企业推销自己;同时,也存在心理准备不足,应对挫折方面能力较差,在遭受拒绝的时候很容易丧失信心,轻易会做出放弃努力的决定,受挫几率较高。3.大学生就业普遍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难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总体来看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就是期望值过高,就业定位不合理,择业时过于挑剔。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就已经给自己设定了理想中的就业地域和薪酬标准,对于达不到心目中要求的单位和岗位不作考虑,一味地将大型城市的优越条件和高额薪酬摆在了就业选择的首位,没有从自身兴趣爱好和长期职业发展出发,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困难,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信息流动问题。信息流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就业管理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内容。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总体上也是一个大学生完成自身角色转变、适应企业和单位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处在一个核心的地位,学校和学生自身都要不断地调适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会遇到多种形式的毕业去向选择:就业、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继续升学等。往往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会有一定的盲目性,随大流的现象很普遍,周边同学、朋友等同龄人都会对本人的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没有清晰的定位,对不同的就业方向缺乏客观的把握,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性格、兴趣和职业理想。毕业生对企业和用人单位缺乏足够的了解,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对毕业生的需求有着明确的定位和要求,而毕业生则对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有关信息掌握不够完全,缺乏相应的实践和工作经验,不能尽快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毕业生对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渠道以及招聘流程了解不够。一般毕业生会比较关注各个企业和用人单位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活动,自己积极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参加应聘的较少。同时,不同企业的招聘流程和选拔标准很不同,而且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由于缺乏相应的对企业招聘倾向和流程的了解,使得毕业生在应聘时无法做到有的放矢。毕业生对行业的发展缺乏足够客观的了解,容易盲目轻信所谓的热门行业,大量集中在某个行业领域,加剧了竞争压力和人才的浪费。我们知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出现波动式的发展,热门行业也只是相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而言,在发展上有起有落,毕业生如果不把握好所从事领域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容易作出盲目的决策。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对他们掌握相关的信息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背景的毕业生对各方面信息的了解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及时把握和利用好相关的信息,而有的学生则不能有效地处理相关的信息,如何为信息获得渠道相对较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信息的机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帮助,也将在学生的就业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力度不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就业已经不仅仅成为大学生在毕业前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大学新生入校伊始就需要帮忙他们了解自身、了解职业、了解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将这种学习过程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做好生涯规划工作将对毕业生的就业乃至整个生涯发展过程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多方关注给予毕业生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而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心和重视,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将结合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给予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通知第八条专门提到了“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宽就业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开发岗位,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学费代偿、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健全基层服务保障机制,畅通流动渠道,拓展扎根基层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通道。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能力。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二)高校做好人才培养的创新,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取决于三个重要的方面:全面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学历资质和综合的个人素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人才是高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们需要适时调整那些传统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思路,跟上整个社会形势发展的需求。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之外,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注重生产实习和就业实践,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
(三)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辅导和帮助。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越早了解自己、了解职场,才能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必要的生涯规划的课程、讲座和辅导,系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培训,由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辅导课程、职业辅导讲座及工作坊、职业生涯教练计划、职业咨询、朋辈教育等多方面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职业辅导课程方面,每学年为全校学生开设五门职业规划类课程,涵盖创业、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发展和求职技巧等内容,本科生和研究生均有相应课程可供选择。职业辅导讲座及工作坊依托三个精品职业辅导项目(职业辅导月、职业大讲堂、求职工作坊)展开。职业生涯教练计划邀请各行业的知名人士为同学担任职业生涯教练,结合他们的职场经验和人生经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搭起社会职场人士与在校学生的沟通桥梁。职业咨询通过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提供量身定制、一对一的深度职业辅导,帮助学生探索职业生涯的困惑。朋辈教育以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和学生职业发展讲师团为平台,使同学们在相互学习中成长。
(四)大学生自身要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大学4年的时间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人生中重要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能力很强,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对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有助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学习和实践的能力。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动手实践能力。2.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亲和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3.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要尊重他人、善待同学。4.应对挫折方面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职场的竞争其实最终是自身实力的竞争,大学生在做好职业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设定好明确的目标,才能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做好取舍,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得自己具备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五)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做好保障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拥有一支精干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非常关键。提高这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将会对整个就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