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余秋雨文化课笔记 - 文化的定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首先文化到底是什么?这个免不了要讨论文化的定义了。讲到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心里一定早就储藏着大量的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疑问越来越多。我前面说过,最粗浅的问题往往最重要,也往往最难回答。按照民间的说法,这些粗浅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傻问题,有哪些傻问题?你听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一听就会点头微笑,其实这也是我后面论述的一个重要起点。

几个傻问题

第一个傻问题是这样的,现在如果大家到大街上问一般市民什么是文化,很多市民就会脱口而出,文化不就是古代诗词吗?不就是文物收藏吗?不就是历史故事吗?这种回答显然是受了电视节目的影响。并没有错,那些东西确实也属于文化的范围,但是遇到大一点的事情就说不通了。

怎么样大一点的事情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近30年来跨国婚姻不少,离异的比例也很高,所有的离异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叫做文化差异。离婚大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居然都是为了文化。但是如果仔细一问,男女双方都不是专业的文化人,是根本不可能由于背不出几首古诗,看不懂一件文物,不知道一段历史故事而离婚。

可见,促使他们不得不离婚的“文化差异”,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文化节目不太一样。那么这种决定他们的婚姻命运,决定他们生存理由的文化都是什么呢?这是第一个傻问题。

第二个傻问题,现在城市公交车上两个并不认识的乘客,在一挤一撞之间也会吵架,吵到最后往往都会指责对方没有文化,这里所说的文化,好像与品德有一点关系。但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很多看起来最有文化的单位里边的人,他们之间的人事纠纷、利益恶斗,一点不比其他单位少,而且往往更为严重。根据可靠统计,传媒间那种重大的谣言和诽谤,没有例外,全部都是文化人的杰作。

我们前两天说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毕生遇到的严重困境,也几乎都是文化人所制造的。那么有文化和没有文化,能不能成为品格上高低之分?文化显然不等于道德,但它是什么呢?这是第二个傻问题。

第三个傻问题是这样的,现在社会上普遍热衷的文化,大都与记忆有关。一个人如果能够说得出几个陌生的年号,记得住几句冷僻的古语,就算特别有文化了。因为前辈教授如果背得出古代两场战争的死亡人数,说得出古代三个学者的生卒年份,那就一定会被称之为学术泰斗、文化高峰,备受敬仰。但是问题来了,现在不是已经到了电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嘛?连小孩子随手一按都能一清二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通过死记硬背来证明文化之所在?

因此我们不妨明智一点,把记忆方面的事情尽量交给当代科技来完成。但麻烦的是,这么一来,文化还剩下什么?它一定有一些基本的灵魂值得我们用生命来维护。那又是什么?这是第三个傻问题。

第四个傻问题。除了整体文化之外,中国文化又是怎么回事?不少学者说,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历史悠久,因此足以傲视很多缺少历史家谱的发达国家。但是疑问来了,世界上明明还有

比中国文化更悠久的文化,例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但他们现在的境况实在是不太好。可见历史悠久并不一定是文化优势,反而常常转化成文化劣势,那么中国文化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好,由这个小问题又引出了下一个傻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优势不在历史悠久,而在于内涵深厚。什么内涵呢?不少著作大都会举出一些古代词语来概括。比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然而懂外文的朋友都知道,这些词语如果翻译成外文,那么在国外的历史文献、人文著作、宗教话语当中都能找到,而且并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够告诉世界,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呢?

这样的傻问题还可以举出很多!大家一听就清楚了,这确实是长期藏在我们心底,或者曾经从我们心头一掠而过的问题。问题提得很浅显,但要找到答案却非常不容易。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傻问题扔在一边让他们去,不解答?不可以,因为这些傻问题,关系到我们安身立命之本,而且关系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书院的必修课程就是从这些傻问题一点点牵引出来的,组合成了一系列根本的学术大课题——那就是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在国际视野中的地位,中国文化的独特本性,中国文化的基本脉络,中国文化的长寿原因等等。我们如果能够完成这些学术大课题,那么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对中国文化具有充分话语权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你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变得从容不迫,你不管和谁交谈都会变的平和安详。

文化的多个定义

好,现在我们就开始来讨论文化的定义。因为这是要解决“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起点。要讨论定义,我就要预告,需要大家皱着眉头、硬着头皮,稍稍领受一点学术的枯燥了。恩格斯曾经说过,在很多学术领域,往往进门就是一片布满荆棘的沼泽地,你必须花点心思和力气穿过去,接下来就是平坦的开阔地带。

我们现在就要碰一下这片布满荆棘的沼泽地了,但是我许诺只是碰一下,不让大家陷进去。按照科学思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定义。定义能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万事万物的各自本性,并把它们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文化当然也需要有个定义!

我们经常问什么是文化,其实就是在为它寻找定义。这件事自从英国学者泰勒开了个头后,世界上陆陆续续冒出来200多个有关文化的定义,其实冒出来的定义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只不过200多个定义比较象样,被确认,留下来了。这些定义每一个都很长,我倒是一个接一个,全部都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你们大家千万不要去看了,因为看了一定会头疼。我很理解美国学者劳尔,他产生的一个感受,他说,为文化下定义,就像用手去抓空气,除了没有抓住,它无处不在。说得很幽默。

现在中国学者也给文化下了很多定义,如果一一展示就太花时间了,我只能介绍一下他们的汇总状态,那就是我们的大型辞书《辞海》,为文化下的一个定义。我用的是辞海2010年的最新的版本。辞海为文化下的定义很长,我只能用最快的速度读一下,让大家留下一个粗粗的印象。辞海是这样定义文化的,大家听一听: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

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这个定义我数了一下,总共有汉字217个,又用了23个标点符号。我不知道大家听了有什么印象,我的印象是好像每一句话都对,但加在一起,我更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当然也不知道什么不是文化了。我这么说一点也不想为难《辞海》,我曾经受邀出任过《辞海》正版形象代表,当然就更没有理由与它过不去。

但是这样的定义,实实在在反映了我们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上的严重的困境。因为《辞海》的每一个条目,是长期以来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权威性的汇总。汇总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沮丧。似乎什么都说了,却似乎什么都没有说。而且所有的词句都是那么空洞、重复、缠绕,丝毫找不到明快的判断,更找不到文字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赶紧,必须尽快结束这种学术状态。

文化那么重要,我们只能让大伙一进门就在定义的泥淖里边疲惫不堪,浑身泥巴。

我的定义是这样的: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数一数,正好30个字,全世界最短,而且好像不能再短了。对于这个最短的文化定义,我需要做一番解释。我们还是回到前面讲起过的跨国婚姻的离异事件,我始终认为这样的事件触及了文化的深层本性,关系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远比几句古诗、几件文物更关系到文化的要害。

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例如,我知道一种跨国婚姻的最初的裂缝是怎么产生的。男方是中国人,女方是美国人,原是大学同学,在美国结婚,在美国过日子。女方很好,一点也不苛刻,但是实在不理解,丈夫为什么每年的清明节都必须回国回家来扫墓。她想,工作那么繁忙,又并非是长假期,路途那么遥远,何必年年如此。

但男方想的是,父母已经年迈,好像来日不多,弟妹众目睽睽,我不能不回来。这中间就触及了中国人的一个核心的精神价值,那就是亲情伦理;而且每年必须在那个时候回来,又变成了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这都是女方难以体会的了。

举了这个实例,让我们再读一下我的定义,就非常好懂了。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他们夫妻因文化差异而离异,也就可以理解了。由这个实例生发开去,大家想一想,哪一种文化不牵涉到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呢?

从根源上说,我们遥远的祖先,不管是择水而居,还是狩猎为生,开始都只是为了生活,但是当生活稳定成为习惯的时候,也就变成了生活方式,而方式就是文化。在一定的生活方式

当中,人们逐渐地会处理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与家属的关系,与同伙的关系,那就出现了精神价值。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要问什么是中国文化?比较清楚的回答是,中国人形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例如,儒家伦理、诗词歌赋主要属于精神价值,八大菜系、中医中药主要属于生活方式,加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最佳组合。

在中国文化的大盘子里还分很多地域文化。譬如,什么是山西文化、什么是上海文化。同样,那就是山西人、上海人也形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进一步问什么是80后的文化、90后的文化,同样是指几个年龄层的人所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我发现倒是很多文化学者固守的文化,恰恰是把文化应有的生命幅度放弃了。他们往往是,对上不问鼎精神高度,对下又看不起衣食住行,在故作艰深的咬文嚼字当中,做着小文化、私文化。我的最短的文化定义,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出发。上精神之田,入生态之地,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文化。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本意上的文化解放。

文化的最终成果

说到这里,我只是停留在这个定义的上半句,也就是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现在要讲下半句,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一定会结晶出一个东西来,这东西就是集体人格。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集体人格是指一批人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这种共同默契不必订立,而是深入到潜意识当中成为一种本能。

这个学术深度最先是大家熟悉的弗洛伊德创建的,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已经打下了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学生和对手荣格,明确地提出一切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他又说,对于人类各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集体人格。荣格以歌德为例,他说歌德创造的浮士德就是德意志民族集体人格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是由文化沉淀出来的,因此早就存在,歌德只是把它写出来罢了。所以荣格写了一句著名的话: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说到这里,你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艰深?那我们就不要跟着精神下去了,回到比较简明的叙述上来。荣格的意思是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作品,而是人,而且是群体性的人。这种群体性的人可以寻找一个象征体,譬如浮士德。说的更通俗一点,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一大堆书,而是一大批人。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按照上面的分开的说法,山西文化的最后成果是山西人的集体人格,上海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上海人的集体人格。

荣格关于集体人格的说法,被一个比他小六岁的中国人听到了,那就是鲁迅。鲁迅也希望为中国人寻找集体人格,那个时候他把它翻译成国民性,他找到了一个国民性的象征体那就是阿Q。除了阿Q之外,鲁迅还写了《孔乙己》、《药》、《故事新编》等等作品,都在寻找国民性,也就是寻找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这一点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他是一个真正懂得文化深意的中国现代作家,可能还是唯一。

大家一定会问鲁迅所寻找到的阿Q、孔乙己这样的国民性、这样的集体人格,都包含着很大

的负面性质,确实这也就是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严厉解剖。因为按照荣格的理论,阿Q、孔乙己他们,正是由中国文化沉淀出来的结晶体。鲁迅明白,改造国民性,提升阿Q、孔乙己等人的集体人格,才是中国文化的出路。

那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了:中国文化的最大成果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中国人。如果中国人真的提升了,中国文化也就是真正的伟大、完成了使命。

人格的理想模型

我在举世最短的文化定义中,包含进了三个关键词,那就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集体人格。这三个关键词是这样的,第三个关键词——集体人格,是前面两个关键词的成果。这么一说,这个定义虽然很短,内容却很丰富。

我的思路来自于近代,特别是受益于荣格这位瑞士的心理学家。但是我必须立刻说明,荣格的学说来自于他对于古代智慧的吸取和消化。例如在古代中国,很多智者已经明白文化的标志和成果都是集体人格,虽然他们没有这么表达,但意思很明白。他们比鲁迅乐观,因此很早就提出了集体人格方面的一系列理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儒家。他们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提出了很多主张,但千万主张背后却只有一个主张,那就是要大家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和小人是两种对立的集体人格,孔子把他们放在庞大的文化课题的起点和终点上,足见它与现代国际的文化观念遥相呼应。

我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都把中国文化概括为君子之道,获得了听众的认同。君子确实是中国文化对集体人格的重大理想模型,类似的人格模型世界各民族都有,但是互相之间又很不相同。

例如,有的文化把先知作为人格理想的模型,有的文化把巨人当作人格理想的模型,有的文化把绅士当作人格理想的模型,有的文化把武士当作人格理想的模型,而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模型,则完全不同,是君子。这是中国文化的本性和秘密。

当然在中国文化当中,把君子作为人格理想模型的,是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与儒家相依相存的还有佛家和道家。佛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觉者,觉悟的觉;道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真人,真假的真。于是君子、觉者、真人互相呼应,又互相弥补,构成了中国集体人格的系统,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完整实现系统。

到这里,我把文化定义讲完了,由这个定义得出来的君子人格、觉者人格和真人人格,我以后会一一详细地讲述。由于今天的课程学术性比较强、听起来比较累,所以我要概括一下:

第一,必须再复习一遍我所议定的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第二,作为组成文化含义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早期时间顺序上,是生活方式在先,精神价值在后。但当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第三,这个文化定义的精华是集体人格,这个概念取自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人格这个

概念出现,使文化找到了终极归集点,那就是人。

第四,中国最早以创作来实践荣格的观点的是鲁迅。他通过阿Q等形象对国民性的解释,就是对集体人格的探索,促进了文化的本义。

第五,其实儒家学者早就把中国文化的目标与人格理想相连,因而建立了君子之道,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君子理想互补共存的,还有佛家的觉者理想和道家的真人理想,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宏大内涵。

今天的概括就这五点。文化的定义解决了,我们也就越过了恩格斯所说的布满荆棘的沼泽地,接下来就可以在平坦的开阔地上,痛痛快快地来讲述中国文化了。

余秋雨文化课笔记 - 文化的定义 

首先文化到底是什么?这个免不了要讨论文化的定义了。讲到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心里一定早就储藏着大量的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疑问越来越多。我前面说过,最粗浅的问题往往最重要,也往往最难回答。按照民间的说法,这些粗浅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傻问题,有哪些傻问题?你听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一听就会点头微笑,其实这也是我后面论述的一个重要起点。几个傻问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ogp3vj1j6h1tx45d7638ccg96mxg0072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