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s)+3B2(g) 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C.500℃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14.已知反应A(g)+B(g)
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消耗3mol B2 C.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D.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 4.对于可逆反应2AB3(g)
υ υ逆 υ正 温度
AB3% 100℃ 500℃
1×106Pa 时间
温度
压强
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K值 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 100℃ 500℃
700 1.7 830 1.0 1200 0.4 A2(g) + 3B2(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B3% 1×105Pa A2%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 mol·L1·s1
15.温度为T时,向4.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反应PCl5(g)
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n(PCl3)/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6 4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1平衡常数为
4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0.40 mol PCl3和0.40 mol Cl2,达到平衡前v(正) - - -- - A 5.某反应2AB(g) 应的ΔH、ΔS应为 B C D PCl3(g)+Cl2(g)经一段 C(g)+3D(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 0 0 50 0.32 150 0.38 250 0.40 350 0.40 A.ΔH <0,ΔS>0 B.ΔH <0,ΔS<0 C.ΔH >0,ΔS>0 D.ΔH >0,ΔS<0 8.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s)+H2O(g) 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O(g)+H2(g)。CO(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与 A.该反应的ΔH>0 B.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通过加热可以使B点变到C点 D.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 (正) <v (逆) 10.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B.硫酸工业中,将黄铁矿粉碎后加入沸腾炉中 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数如表所示: t/℃ K 700 1.67 800 1.11 830 1.00 1 000 0.60 1 200 0.38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O2(g)+H2(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mol,此时测得CO2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 ,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4NO2(g)+O2(g)﹣Q(Q>0)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倍 解析:根据HA在水中的电离度可算出c(H)=0.1 mol·L×0.1%=10 mol·L,所以pH=4;+-1-4-1++6-76、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C(N2O5)/mol/L 0 0.50 500 0.35 1000 0.25 1500 0.25 因HA在水中有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促进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c(H)增大,pH会减小;C选+cH+·cA--7+-4-1项可由平衡常数表达式算出K==1×10,所以C正确;c(H)=10 mol·L,cHA所以c(H,水电离)=10答案:B 9.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 ) +-10 mol·L,前者是后者的10倍。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500 s时O2的浓度为0.075 mol/L B.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平衡后,要使平衡常数增大,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D.1000 s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重新达到平衡时0.25 mol/L<c(N2O5)<0.50 mol/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A选项错误;在水溶液中必须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B选项错误;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选项错误。 答案:D 2.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A.x为弱酸,Vx 解析: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Cl是强电解质,但却是共价化合物,A项错;BaSO4 是强电解质,但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C、D项错。 答案:B 5.已知室温时,0.1 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A.CH3COO、HCO3、CN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B.向食醋中加入水可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C.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CN溶液,后者pH较大 D.pH=a的上述3种酸溶液,加水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醋酸中加入水的体积最小 解析:根据电离常数可知HCO3和CH3COO、HCO3和CN均不发生反应,A正确;向食醋中加入水,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由于电离常数HCN>HCO3,根据“越弱越易水解”可知C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相同的CH3COOH、HCN、H2CO33种酸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水,CH3COOH溶液pH变化最大,则pH变化相同的情况下,CH3COOH溶液中加入水的体积最小,D正确。 答案:C 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B.利用“Ag+SCN===AgSCN↓”原理,可用标准KSCN溶液测量AgNO3溶液浓度:Fe(NO3)3——浅红色 C.利用“2Fe+2I===I2+2Fe”,用FeCl3溶液测量KI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淀粉——蓝色 D.利用OH+H===H2O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酚酞——浅红色 解析:滴定后一旦开始就有I2生成,溶液就呈现蓝色,故无法判断终点。 答案:C 9.现有四种溶液:①pH=3的CH3COOH溶液,②pH=3的盐酸,③pH=11的氨水,④pH=11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下列有关上述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3+-2++- A.升高温度 ,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 -13 A.①、④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①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 -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解析:升温促进水的电离,升温后溶液不能由碱性变为中性,A项错误;根据c(H)和c(OH)可求出KW=1.0×10 -14 解析:pH=3的CH3COOH溶液中,c(H)=1×10 mol·L,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3-1,B项错误;加入FeCl3,Fe水解溶液呈酸性,可引起由b向a变化,C项正确; 3+ c(CH3COOH)远大于1×10-3 mol·L-1,pH=11的NaOH溶液,c(NaOH)=1×10-3 mol·L-1,两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远过量,溶液呈酸性,A项错误;同理,若等体积的②、③混合,溶液呈碱性,现在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碱的体积小,B项正确;同A项分析,CH3COOH溶液浓度远大于NaOH溶液和盐酸,所以CH3COOH放出H2最多,C项正确;加等量水稀释,碱的pH变小,酸的pH变大,因一水合氨和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pH变化小,D项正确。 答案:A 4.下表是Fe、Fe、Zn被OH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Fe+2+3+2+-2+3温度不变,稀释溶液,KW不变,而c和d对应的KW不相等,D项错误。 答案:C 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取干燥洁净的酸式滴定管立即装入标准盐酸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立即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后进行滴定 C.往盛有20.00 mL 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后进行滴定 D.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解析:滴定管若干燥洁净,不必用水洗涤,故也不需用标准液润洗,A不会引起误差;锥形瓶内存有少量蒸馏水,但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不变,B不会引起误差;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D 7.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4——浅红色 杂质,为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金属离子 完全沉淀时的pH A.H2O2、ZnO B.氨水 C.KMnO4、ZnCO3 D.NaOH溶液 解析:要使Fe和Fe全部除去,由题给信息可知,需将Fe全部氧化成Fe,再调节溶液pH2+3+2+3+Fe 7.7 2+Fe 4.5 3+Zn 6.5 2+范围为4.5≤pH<6.5,即可将Fe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且保证Zn不沉淀。氧化Fe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只能用H2O2,调pH时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用ZnO能促进Fe的水解。本题选A。 答案:A 6.已知Ag2SO4的Ksp为2.0×10,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53+3+2+2+和SO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若t1时刻在上述2-+-1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化学选修4期中测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