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课程论文
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
姓名: 班级: 学号:
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
摘要:凡属中国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绘画的原则。童寯先生曾说过,“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他还说,“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山水画”。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历来的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蔚然成风,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为造园的粉本。不仅仅园林的创作,甚至品评、鉴赏也都参考于绘画。两者之间的关系历经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关键词:古典园林 山水画 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山水画的立意、构图的要领和原则,为园林的构思、布局、色彩等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使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为紧密,使造园艺术另辟蹊径,臻于新的境界。同时,我国许多园林均由画家、文人参与主持设计,如南宋的俞徽,明代的文征明、计成、石涛,清代的张涟等,皆擅长绘画又兼及造园,他们深谙造园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因此在园林创作中,历代山水画论不仅对绘画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巨大影响。例如,吴县文震亨的《长物志》将山水画原理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见解独到。明末计成的《园冶》一书在造园基本技法与理论的论述中,也强调了诗词书画对园林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山水画的发展路线而发展的,山水画的美学意境深深地融入到了古典园林中。
一、 山水画家与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此时的山水画虽然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庸,但魏晋文人却从中找到了精神归宿,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追寻山水旨趣。在理论上,嵇康、阮籍发明了“卧游”山水的方式,从画中体会山水旨趣;宗炳提出了“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的视觉理念,促进了山水画的独立和发展。在实践上,山水画家设法在自己的处所营造出山林的景象,以求山林野趣、田舍风情,于是大批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纷纷涌现。这是古典园林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很多,其中著名的戴宅园,名噪一时。
入唐以来,人们对大自然山水风景的构景规律和自然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山水画迅速发展,并形成以王维、李思训为代表的不同流派。与此同时,园林也在这一时期进入成熟期。这时山水画家开始有意识地把画融入园林之中,山水画无形中开始对园林建造起了引导的作用。这在私家园林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王维的辋川别业是这一阶段的代表。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因势而造,处在可歇处、可观处、可借景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一如淡雅超逸的山水画卷。
北宋时期画家辈出,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画卷,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烟岚萧寺图》。从他们的画中都能看到园林的雏形。宋代的造园活动实际上是按文人画家的境界营造出一种可游可居的山水园林。
元画以“写意”为主,在审美趣味上,画家们趋向于直接表露自己的意兴心绪。他们以雅逸为宗,寄感情于山水之中,亲自构筑园林。如倪云林早年在无锡构建的写意山水园林“清阁”,浓荫密布,烟翠连连,一派山林野趣。
明代是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家们也积极地参与造园设计和建造,如文明、仇英曾为徐默川的紫竹园布画、藻饰;周秉忠为留园叠山;顾设计了园。不仅如此,画家也为自己构园,如沈周在相城筑有竹居;文明在苏州高狮巷筑有停云馆;顾承亲自设计建造了怡园;唐伯虎也在桃花坞筑唐家园。
清代山水画亦多姿多彩,派别林立,它们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与此同时,中国的园林艺术也在清代达到顶峰,无论是皇家苑囿还是江南私家园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前代,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许多园林,几乎都是晚清时的作品。画家参与造园也更加普遍,清初常州长春巷的“近园”便是著名绘画理论家笪重光、恽格、王共同策划而成的;扬州的万石园和片石山房,相传是画家石涛的作品。而且画家还直接参与了皇家园林的规划设计,如畅春园就是江南籍山水画家叶洮主持规划的。
由此可知,中国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创作者在身份上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中国山水画在相当程度上扮演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图”的角色,而中国园林创作者的画家身份也在无意中提升了园林的艺术境界和美学意味。
二、 绘画之道与造园之理
中国古典园林史上长期以画论代园论,可以说中国造园理论与画论是一脉相承的。以下就立意、虚实、掇山叠石与皴法、植物配置等做一浅析。中国画历来讲究“立意”。立意是绘画之本,造园也讲求立意,造园中的立意指的是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园林所处地理环境不同,采取的立意也不同,为此计成将其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只有经过如此的立意规划,才能相形度势,扬长避短,顺理成章。如无锡的寄畅园,借山建园,假山林立,再从惠山引来泉水,合理规划,使本来只有两亩半的窄长地段,看上去景物层叠,深远无限,锡山、惠山不在园中却胜在园中,人如在画中游。
“虚实相生”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中国画亦十分强调这种虚实关系,清代笪重光《画筌》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这里,虚并不意味着空虚,环境艺术虚是一种透着空灵的无,是“长河无点墨,但见笔纵横”的纵横气象,而这种气象又是靠实来暗示、衬托的。如元代倪云林的画,疏疏几笔,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相得益彰。中国古典园林同样采用“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艺术表现手法。就山水而言,山为实、水为虚,山环水抱,这意味着虚实两种要素的萦绕与结合;就山本身来说,峰峦为实,沟壑为虚。又以网师园为例,它的东立面借住宅侧墙为背景,以实为主,而西立面则以虚为主,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不仅各自本身有虚实对比,而且东、西立面之间也具有虚实对比的关系。
山石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山水画中的山常常是以一主山为主,而从主山出发,脉络相连,群山起伏,这是山水画中山石皴法的总纲。造园时对山石的处理亦是如此,先立一块主石作为主峰,主峰确立之后群峰再逐一累叠,大小相间,平奇兼用。此外,画石之法最要求形象,以漏、透、瘦、皴为佳,园林建设中也常以此为审美标准。如扬州个园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为材料,运用点、围、贴、掇的手法处理石景,叠成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分景假山。再者,山水画中画石有勾、皴、擦、点、染五个步骤,其中皴法丰富多彩,用来表现山石峰峦的结构质感。园林中也充分借鉴了这些皴法,总结出“依皴合掇”的叠石法则,如压掇法、拼掇法、随置乱掇法分别取自绘画中的折带皴、斧劈皴、乱柴乱麻皴等手法。
植物配置也是园林四大要素之一。山水画谱常常以树法为入手式,画树要偃仰疏密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