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3)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
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教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1996年,摄影师在加州拍下这个美景,如今这里面目全非,下图就是摄影师10年后在同一地方拍的。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土地荒漠化
[教师讲述]很好。这幅图正是反映了草地退化呈现荒漠化趋势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板书]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展示世界荒漠化概况的图片)
[教师讲述]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的陆地和三分之二的国家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影响,有36亿公顷的土地直接受到荒漠化影响,占世界耕地
面积的1/4。从这些数据得知,荒漠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然而,到底什么是荒漠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看看书本18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 一 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同学们看完了吧,请大家一起朗读荒漠化的定义。
[学生朗读]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教师讲述] 很好,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板书] 1分布: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实质:土地退化
3表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的地区
[教师讲述]在我国荒漠化的情况也很严峻: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18个省,其中80.7%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西藏三个省区。由此可见,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西北地区。下面就利用我国西北地区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西北地区,请同学们浏览课本18-19页的内容。 [板书]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展示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教师讲述]我国西北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北干旱?我们可以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以及植被等方面来分析,请同学看19页图2.1,并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板书]位置与地形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请同学来回答下。
[学生回答] 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达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并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组合。
[教师讲述]那么西北地区的气候与植被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看课本20页的图2.2,思考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板书]气候 植被
[教书提问]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降水递减,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是受水分影响,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递减。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年降水量递减。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板书]气候: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
植被:自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师讲述]在了解西北地区的区域自然特征之后,我们现在来探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成因:首先,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大家思考下,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呢?
[学生回答]因为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教师讲述]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为荒漠化创造了基本条件,而这里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创造了物质基础,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其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板书]三、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1、 干旱的自然特征 2、 气候异常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如果多年持续干旱,会导致地表植被受损,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而西北地区由于地形跟位置,夏季风影响自东到西递弱,降水也随之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山脉与青藏高原使得冬季风对西北地区影响更大,加强其干旱程度,所以形成异常的气候。
[教师讲述]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则起了决定性作用,据调查,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板书]四、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教师讲述]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
[板书] 1、人口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
[教师提问] 请看书本21页的图2.5,从图我们可以知道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教师讲述]三个过度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也说明了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教师提问]我想问下同学们,你们认为致使人们过度樵采、放牧、开垦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人口大量增长,为了经济利益
[教师讲述]对。我们先看过度樵采。人口增长,使得燃料的需求增长。在缺乏能源的地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