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202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及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选答基中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多项选择答者,按前6小题评分〕 21.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
答:〔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响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作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响;〔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开展变化;〔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激发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22.管理者在进展组织构造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管理者在进展组织构造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23.简述群体开展的五阶段模型。
答:群体的开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这五个阶段是: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
〔1〕形成阶段。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构造、领导都不确定。 〔2〕震荡阶段。在该阶段,往往会发生群体部的冲突。
〔3〕规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部成员之间开场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构造已经开场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承受。 〔5〕中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开场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
24.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遵循的原那么。
答:〔1〕符合礼节要求。〔2〕提高沟通速度。〔3〕简化沟通程度。〔4〕利用组织渠道。〔5〕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5.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 -可修编.
. .
答:〔1〕群体决策的优点:①提供更完整的信息;②产生更多的方案;③提高了决策的可承受性;④增加合法性。
〔2〕群体决策的缺点:①消耗时间;②少数人统治;③屈从压力;④责任不清。 26.简述公平理论的根本观点。
答:公平理论的根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展种种比拟来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比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就能鼓励人,不公平就不能鼓励人。激发动机的过程,也就是人与人进展比拟的过程。
27.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答:领导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重要含义:〔1〕领导涉及领导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工或追随者。〔2〕领导涉及领导者本身和团体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3〕领导表现出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4〕由于领导具有较大的权力,并能对下属施加影响,因此,作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应当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应当以身作那么,应当为群众谋利益。原那么,也不能称其为真正的领导。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8.试述ERG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同点。 答: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点是:
〔1〕马斯洛认为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成长的需要是人们天生就有的,而奥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
〔2〕马斯洛仅仅提出了“满足——上升〞原理,而ERG理论同时提出了“挫折——倒退〞原理。
〔3〕ERG理论认为需要层级并不一定如此严格,而且是可能越级的,有时将有一个以上的需要并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个严格的阶梯式序列;ERG理论却不认为必须在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才能进入高层次的需要。例如,甚至在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一个人也可以成长而工作,或者3种需要同时起作用。
. -可修编.
. .
总之,ERG理论像马斯洛的理论一样,认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会带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愿望;但是同时也认为多种需要作为鼓励因素可以同时存在,并且,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努力受挫会导致倒退到较低层次的需要。
29.试述为什么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会影响到企业的变革?
答:〔1〕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政治法律环境是指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的总称。政府的命令、政策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动向。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是指国民经济开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居民收支构造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的总称。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开展生态化〞两个方面。
①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不在局限于一国的国界而在全球围开展这样一种态势。 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市场,世界经济在走向一体化,从而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全球眼光,以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②开展生态化是指以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开展为指导的一种经济开展模式。
由于经济开展的根本单位是企业,企业应当进展相应变革,以适应生态化开展的要求。企业应当承当起保护环境之义不容辞之责,应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未来的经营管理,不可能是孤立的管理,必须是兼顾人、物和环境因素的生态化管理。
〔3〕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用人理念和人口素质等因素的总称。 〔4〕技术环境的变化。
技术环境是指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的总称。在21世纪,技术环境的变化可谓一日千里,重点表现在“信息网络化〞和“技术自动化〞两个方面。
①信息网络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根底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模式。在信息网络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必须跟上信息网络化的步伐,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的优势,使企业在高新技术起点上获得开展。
②技术自动化是指由机器设备自动完成作业、几乎不需要人直接干预的一种开展趋势。 . -可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