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中石化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没有理性的指导,眼睛是最坏的证人,意在强调()。 A、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B、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重要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重要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不同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 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理性的指导”是指理性认识,“眼睛”所见到的是感性认识。这句话意在强调理性认识的
重要性,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但并不是说理性认识地位高于感性认识。 故选B。
2、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好()。 A、改革、开放、稳定的关系 B、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故选D。 3、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答案】A
1
【解析】A项,“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反映的应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即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A项对应错误,当选。
B项,“一山不容二虎”比喻在一个地方两个强者不能相容。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B项对应正确。
C项,“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指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C项对应正确。 D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负外部效应是指未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成本。D项对应正确。 4、下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是()。 A、将水泥路面改为柏油路面 B、铺设人行道路时使用透水砖 C、兴建人行天桥 D、拓宽城市道路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的透水性均不强,故即使将水泥路面改为柏油路面,路面仍然有积 水,不能缓解城市内涝。B项正确,铺设人行道时使用透水砖,下雨时雨水可以渗透到土壤里,可以缓解城 市内涝。C项错误,兴建人行天桥雨水照样流到路面上,而不能渗入地下,故不能缓解城市内涝。D项错 误,拓宽城市道路,周围绿化带减少,聚集在道路上雨水增多,不但不能缓解城市内涝,还会加剧城市内 涝。故选B。
5、“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玉米、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故选B。
6、社会公德是该社会各个社会集团、社会阶层都应当遵循的共同道德要求,它反映了道德要求的 ()。 A、全人类性 B、公共性 C、时代性
2
D、阶级性 【答案】B
【解析】道德具有共同性(公共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基础性、自律性的特点。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 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 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体现 了道德要求的公共性。故选B。
7、火车和汽车厢基本上是个金属封闭结构,在车厢里听不清半导体收音机的广播,却可以通过手机和外界通话,原因是()。
A、半导体收音机的灵敏度大大低于手机
B、二者电磁波的电磁场强度不同,穿透车厢的能力不同 C、二者电磁波频率不同,穿透车厢的能力不同 D、半导体收音机和手机接收处理电磁波信号的处理不同 【答案】C
【解析】半导体收音机分AM(即中波和短波,载波频率一般在1.6MHz以下)以及FM(即调频,载波频率一般在80MHz以下)。手机信号载波频率一般在450MHz,800MHz,900MHz,1800MHz几个频段,远高于广播的频率,穿透能力比较强。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知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于实践 【答案】C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实践出真知,即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A说 的过于绝对,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实践不一定产生的都是正确认识;B选项也是过于绝对,间接经验也可以 获得认识;D项错误,间接经验来自于学习,但它同样来自于别人的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 关系。故选C。
9、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确定行文目的要求 B、选择文种 C、确定公文日期 D、确定主题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行文目的要求、选择文种、确定主题。故本题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