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法知法
目标: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法律意识。
内容标准
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建议
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和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在承担刑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事责任上的不同规定,讨论这样规定的依据。
结合本地实际,以生活中的案例,讨论和说明如何按照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4 懂得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一)交往与沟通
目标: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标准
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
活动建议
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在公
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
会讲文明、懂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养成诚实、热情、开朗的性格。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回忆自己和父母当时的表现、感受,交流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
1.3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技巧,调试“逆反”心理。 1.4 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尺度与原则,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
搜集汶川地震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
1.5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1.6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 采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验。
1.7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二)交往的品德
目标:
——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感恩、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内容标准
2.1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代际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以诚信为题展开一次课堂讨论。
2.2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正确认识、体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努力做诚实的人。
就“公民的平等”问题做一次课堂讨论,理
2.3 尊重、帮助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与人为善。
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分组搜集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文化,认识各地文化的多样性,体验文化的丰
2.4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
富性。
用小组内交流的方式讨论在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活动建议
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2.5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公共秩序。
2.6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三) 权利与义务
目标: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搜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案例,说明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3.2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
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法律责任。
径。
3.3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育的义务。
3.4 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标: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 行为习惯。
回忆童年的游戏活动,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
1.2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考试活动之间相互矛盾与相互促进并存的关系,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了解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游戏观。 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1.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络的利与弊”课堂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辩论会,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举行“祖国发展我成长”的主题班会,认识
1.4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感受社会生活的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程,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亲社会行为态度。
1.5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
——认识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义,懂得有时候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知道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
2.2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任,增强责任意识。
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2.3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搜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活动案例,体认志愿者活动是个
2.4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人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义务、服务社会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的重要形式。 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