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 灶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LPS D.脂质 A E.脂蛋白 4.类毒素的特点是:
A.有抗原性,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无毒性 D.有抗原性,有毒性 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
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
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
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 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
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 抗原 E.荚膜多糖
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 受体基本相似 C. 抗原性基本相似 D.无抗原性 E.以上都不是 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
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 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D.其受体为 D-甘露糖 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 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溶血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 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 E. 破伤风痉挛毒素 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
A.0.1%~0.2% B.0.2%~0.3% C .0.3%~0.4% D.0.4%~0.5% E.0.5%~0.6% 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脑膜炎球菌 C.痢疾杆菌 D.链球菌 E.白喉杆菌 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肺炎球菌 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伤寒杆菌 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脑膜炎球菌 B.淋球菌 C.伤寒杆菌 D.军团菌 E.结核杆菌 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膜磷壁酸 B. 肽聚糖 C. M 蛋白 D.荚膜 E.壁磷壁酸 18. 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志贺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
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 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 C.也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 D.是一种自身感染 E.以上都不是
20.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
A.侵袭性酶 B.菌毛 C.膜磷壁酸 D.荚膜 E.Vi 抗原 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 A. 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 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 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 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 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是 LPS C.对热不稳定 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E.不能制成类毒素 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
A.志贺菌 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C.伤寒杆菌 D.淋球菌 E.霍乱弧菌 24.胞内菌不包括:
A.结核杆菌 B.李斯特菌 C.军团菌 D.伤寒杆菌 E.痢疾杆菌 25.下列病原体中引起潜伏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Kuru 病病原
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无病毒特异性 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 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 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 E.各类病毒均可产生 27.下述哪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
A.急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慢发病毒感染 E.亚临床感染 28.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
A.麻疹病毒 B.肝炎病毒 C.沙眼衣原体 D.风疹病毒 E.乙脑病毒 29.下列哪种病毒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A.HAV B.EBV C.HBV D.HPV E.CMV 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内外毒素作用 B.侵袭性酶类 C.干扰素的作用 D.多聚酶 E.以上都不是 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A、 病毒表面的蛋白 B.病毒的衣壳 C.细胞表面的受体 D.病毒包膜 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起垂直传播? A. 风疹病毒,HIV B.CMV,风疹病毒 C.HSV,HBV D.HIV,CMV 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 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 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 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 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
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可致细胞转化 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 C.整合后致癌变 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 E.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 35.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
A. 致病性真菌 B.产毒素真菌 C.条件致病性真菌 E. 具有变应原的真菌 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
A.真菌性中毒 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C.真菌超敏反应 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 E. 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 37.下列哪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
D.多细胞真菌
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 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 是否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 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主要是内源性感染
B. 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 C. 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 D. 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
E. 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X 型题】
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 A.细菌素 B.膜磷壁酸 C.扩散因子 D.溶血毒素 E.血浆凝固酶 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A.耐热且抗原性强 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 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 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 E.引起 DIC 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 B.菌毛和膜磷壁酸 C.细菌的内、外毒素 D.细菌的侵袭性酶 E.细菌的表面结构 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神经毒作用 C.Shwartzman 现象 D.食物中毒 E.细胞毒作用 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 D.毒素 E.分解代谢产物 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
A.荚膜 B.芽孢 C.鞭毛 D.菌毛 E.包膜 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 A.荚膜 B.芽孢 C.菌毛 D.R 因子 E.膜磷壁酸 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 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 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 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 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 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 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 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
10.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 A.荚膜 B.芽孢 C.性菌毛 D.壁磷壁酸 E.膜磷壁酸 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 C.多数外毒素有 A、B 两个亚单位 D.均经 60℃30 分钟灭活 E.可制成类毒素 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 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B.补体的调理作用 C.IgG 介导的 ADCC 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E.SIgA 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 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 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 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 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 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 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理可脱毒
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 A、B 两个亚单位 15.内毒素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