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 内容简说 《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古诗三首 “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掌的水泥道 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描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 声音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本课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设计说明 景抒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师生) 学前准备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 理解《山行》的诗意。 1.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 学前准备 2.自读古诗,收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学生) 3.《山行》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1.学生交流收集的三首一、直奔主题,简介作者(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简介三首古诗的作者。 2.自读古诗。 古诗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自读古诗,了解三首古1.搜集并背诵描写秋天的达标检测 诗中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古诗。 3.背一背,积累写秋天的古诗。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径、赠、残、橙”等字的音。 2.理解字义: 二、自读古1.引导学生读古诗,山行:在山上行走,这首诗写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的秋景。 斜:xié,当倾斜解释,在诗句中指曲折不直。 红于:比??更红。 石径:山里居民的通道。 2.一字组三词。 寒( )( )( ) 盖( )( )( ) 残( )( )( ) 诗,识记生字把生字圈起来。 (用时:12分钟) 2.交流识字。 3.再读古诗。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教师点拨: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 第一句的“远”写出三、理解《山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1.再读古诗,读通顺,按3.画出朗读的节奏。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行》,感受意了“远”。第二句的“生”照223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境(用时:15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分钟) 飘浮的动态美,也说明了山高。“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山林充满生机。第三句的“晚”写出了作者留恋美景。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突出霜叶耐寒的品质。 1.了解整首诗的意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用时:8分钟) 思,你觉得哪句诗写得好? 1.说说哪句话写得好。 2.欣赏秋天的霜叶,谈感味。 2.理解诗意。 2.课件播放秋天的霜受。 叶。 3.再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3.读、背古诗。 4.画一幅秋色图。 教学反思 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这首古诗。由于目的明确,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1.理解《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多媒体课件。(教师) 导案 1.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个叫刘景文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可50岁了还没被朝廷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1.学生自读诗句。找出诗句写了荷、菊两种景物。 2.欣赏荷叶不同形态,你会想到哪首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尽已无擎雨盖) 3.欣赏菊花的美,对应的诗句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4.欣赏橙黄橘绿图(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 5.读背古诗。 5.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学习古诗邀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俩《赠刘景人边喝酒边聊天,苏轼想文》,品味诗帮刘景文树立信心,就写意(用时:15下了这首诗。 分钟)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诗句,诗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色?(课件出示) 4.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1.引导学生思考:作1.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者看了什么?听到了什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后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领悟诗情(用时:20分钟) 么?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儿童挑的画面? 2.课件出示一、二句灯捉蟋蟀。 2.结合第一、二句诗谈感6.这首诗中作者听到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_____ _____________之情。 诗,引导学生交流,假如受,理解诗意。 你是一个漂泊在外的诗3.齐读第三、四句诗,理人,读了这两句诗,你是解诗意。 什么样的心情? 4.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3.出示三、四句,引写作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