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进展中的心理障碍试探
摘 要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所显现的一系列问题,有着其本质的心理本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动身,从我国人民的认知心理、行政心理和从众心理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电子政务进展进程中的心理障碍因素,为克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显现的心理障碍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认知心理 行政心理 从众心理 1 电子政务的内涵
美国作为电子政务的开辟者,对电子政务的概念是,政府利用技术手腕(专门是以Web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更有效地为市民、企业、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集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和效劳。同时,也使得这些个人和集体能更便利地取得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和效劳。实施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确实是打破传统的物理工作方式带来的信息沟通障碍,利用电子化的手腕成立起更好的信息共享渠道,从而更有利于为公共效劳。电子政务的实施,电子是手腕,政务是内容,效劳是目的。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显现的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确实是对实施电子政务的真正目的缺乏比较明确的熟悉,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进程中还存在着必然的心理障碍。
2 我国电子政务进展中的心理障碍分析
从以上对电子政务内涵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与上述分析的电子政务的实现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假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切研究,从中可取得一些启发。在电子政务建设从熟悉到实施再到效益实现这一进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能够归纳为三
个方面:政府的认知心理障碍,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障碍、和公众的从众心理障碍。
建设电子政务前的认知心理障碍
认知是一种包括知识的取得、贮存转化和作用的心理活动。现代认知心理学以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为主,即以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为主,该理论把人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以为认知确实是信息加工,即信息的取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的进程。
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存在着必然的认知误差。一些政府受声誉的阻碍把可否建设电子政务看成政府的一种工作能力的标志来抓,一些政府尽管也熟悉到实施电子政务能够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可是他们也只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与政府上网,乃至等同于办公自动化,以为办电子政务确实是把政府的公函、资料等搬到网上就好了。这些问题的显现,确实是因为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认知电子政务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
“中国人一样重直觉、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这是一种理性与实践相离开的思维方式,它致使了中国人重整体、轻个别,重系统、轻局部,重形象、轻抽象,重混沌、轻精细,喜爱做定性研究。”这种心态反映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工作方式和适应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即先重视外部的电子化建设,再务实,才去试探讨竟应该如何去做好具体政务的问题。可是当硬件上去的时候,有些政府却停止了试探,熟悉还停留在只是提高工作效率,乃至只是表征政府优势的一种标志的层面,而轻忽了利用电子政务真正向群众公布信息、公布政策、提
供效劳等实质性的工作。认知心理的误差和认知活动的停步,确实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显现“重电子、轻政务”这一问题的心理本源。 因此,要发挥建设电子政务的实际效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积存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慢慢提高自己的熟悉,只有真正明白了电子政务是什么,究竟为何而建,才会使政府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电子政务实施中的行政心理障碍
行政心理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人在行政活动进程中的心理活动。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心理,决定了他们如何进行工作。 我国行政个体的行政心理障碍
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进程中,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阻碍,形成了政府始终代表人民的约定成俗的心理观念,致使一些行政人员以为自己确实是人民的代表,自己作为官员就理应享受应有的权利。可是他们并无将这种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把“效劳公众”四个字忘得一干二净,随着个人私利意识的膨胀,也就显现了腐败贪污现象。而一些行政人员效劳观念淡薄,腐败贪污现象产生的心理本源就在于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体行政心理问题。 在有关行政个体心理的研究中,经历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梅奥的“社会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到薛思的“复杂人”的对人的假设的进展历程。从现实生活看,“复杂人”的假设更符合现代人高度转变的时期特点。因此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变,自然也是一按时期的客观必然要求。而一种新的体制,新的工作模式要能够顺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