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重大区别体现在 ( )
A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仅在一定阶段和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前者的根本特征是公有制,后者的根本特征是私有制 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已两极分化为目标取向 D前者搞计划经济,后者搞市场经济 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本质属性。( ) 2.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 3.共同富裕就同步富裕。( )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并没有讲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 6.只有消灭剥削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 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求消灭剥削。( )
8.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9.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
10.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D 3.D 4.A 5.C 6.D 7.B 8.D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D 2. ACD 3. ABCD 4. ABCD 5. ABC 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六章 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 A人口多,耕地少 B自然资源贫乏
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将长期处于( )
A人民生活的小康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渡时期 5.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 ) A五十年 B一百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 )
A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 9.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是( ) A 前资本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 )
A 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 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 C 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 D 既积极发展,又防止急躁情绪
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 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小康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有(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 ) 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着“一个中心” B “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 “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提出的。( )
2.生产力的发展无法跳跃,因而我国也必须要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 ) 3.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 ) 4.反腐工作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 5.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 )
6.我国的发展战略步骤是在“十二大”上确立下来的。( )
7.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基础上没有本质区别。( ) 8.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身力水平总体不高。( )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了性质和程度的统一。( )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体现。(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立国、兴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六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B 3.D 4.B 5.B 6.B 7.D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ACD 2.ABCD 3.ABC 4.ABCD 5.AB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T 2.F 3.F 4.F 5.T 6.F 7.F 8.T 9.T 10.T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中为心,坚持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1)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人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
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立国、兴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的基石。 第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实践证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立国、兴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第七章 模拟试卷及考研政治有关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 )
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 ) 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
A.社会制度竞争 B.科学技术竞争 C.经济资源竞争 D.劳动力素质竞争 6.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7.改革的性质是( )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 1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
2.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引进最新、最先进的技术 B.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C.必须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D.必须同国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 3.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 )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D.在国外发行债券 4.改革是( )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5.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 ( )
A.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B.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C.以经济的改革为重点与其他改革全面展开 D.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渐进式改革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 4.在这场关系中国命运的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
5.“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综合国力”是核心和基础。( )
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把握一条总的原则,就是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
8.1985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
9.“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
1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而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D. 2.D 3.D 4.D 5.C 6.C 7.B 8.C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CD 2.BCD 3.ABCD 4.ABC 5.AB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2.对3.错4.对5.对6.错7.对8.错9.对 10.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毛中特1-7套试题与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