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6、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7、使学生理解核素及同位素概念,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 8、了解同位素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归纳、概念辨析及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3、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和数目,以及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和数目,以及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 课前准备 ◆ 教学用书(独具) ◆ 课时安排 ◆ 3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元素周期表,你能知道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那些知识点。今天一起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依据?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
发展?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
成熟?当原子的组成及结构的奥秘被发现后,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