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真题练习试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雨天走在被车轮辗过的泥泞路上,晓雪说“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2、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人际交往 B.操作练习 C.教师讲解 D.集体教学 3、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实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3岁前 B.1~4岁前 C.2~5岁前 D.5~6岁前 4、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5、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6、对于0—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 A.手工、绘画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7、小班幼儿观察植物时,下列哪条目标最符合他们的发展水平( )。 A.能感知到周围植物的多种多样 B.会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
C.能察觉到植物外形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反应关系 D.能发现不同种类植物之间差异
8、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为(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9、“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10、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面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小班幼儿( )。
A.具体形象思维特点 B.直接行动思维特点 C.象征性思维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特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第 1 页 共 4 页
2、简述如何做好师友互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请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方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 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 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上厕所,她又只 拉一点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哗”的一声冲出,小雅“哇哇”大哭,扑 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拉,好吗?”
老师将水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口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且给予指导和观察小雅的如厕情况,让小雅学会如何使用厕所的冲水装置。小雅开始适应学校的厕所,发出久违的笑容。 问题: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2、材料分析:
第 2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2、A 3、D 4、D 5、B 6、C
7、A 解析:《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目标,3-4岁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是: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8、A 9、B 10、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
3、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 4、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社会。
5、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做的事 6、解放儿童的眼。 2、答案如下:
1、创设良好的师友互动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给予幼儿平等的言语权,促进是有积极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言语的交流是师友互动的主要途径。
3、调整角色,换位思考,提高师友互动质量。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理解幼儿的想象,产生师生共鸣。
化方式的影响。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该考虑到这些规律。
教育意义: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
(2)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②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③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教育意义: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样。
(3)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发展注意的分配能力,考虑注意分配的条件。①如果对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比较熟练,或者对其中一种活动掌握得非常熟练,甚至接近于自动化的程度,那么,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好。另外更要注意,当要求幼儿注意两件或更多的事情时,其中有一件或几件应该是幼儿已经掌握的或熟练的,是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事物,否则,幼儿的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②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在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教育意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4)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幼儿注意的范围是比较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一般来说,幼儿在较短的时间片段中不能注意较多的事物。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根据注意广度的这些规律以及幼儿注意广度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组织活动时,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而且任务具体,不能同时提出的太多,以免影响幼儿对某一活动任务的注意范围;在教授幼儿知识或讲述某一事物时,所使用的教具或所出现的事物一次呈现的不能太多;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考虑到注意对象的特点;为幼儿提供的活动一定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因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帮助他们把这些注意的各个对象联系起来,并且由于幼儿能够理解注意的对象,从而扩大幼儿的注意范围。 教育意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段时间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围。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注意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等方面。它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教师的职业特点;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3)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及分离焦虑的解决; 2、答案如下:
(1)中班幼儿高级情感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道德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喜欢告状,
第 3 页 共 4 页
具体原因如下:
①道德感主要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幼儿道德感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物,慢慢的由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发展成为开始自己独立进行评价。
②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所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比较突出。
(2)到了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的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有鲜明的不同情绪,道德感的发展趋于稳定。
②大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体现在他们更加的关注到爱小朋友,也有了基本的集体荣誉感等,对各项事物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当幼儿熟悉了小动物的这些特征后,教师指导幼儿拿笔画出小动物。 6.手工
将画出来的小动物剪下来。 7.讲爱心
教师让幼儿拿着自己画的小动物,问幼儿:你们觉得小动物可爱吗?然后通过讲一些动物救人或者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引导幼儿要有爱心,学会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活动建议
注意幼儿的反应,如果遇到不同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小动物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
2.情感目标:引导幼儿要有爱心,学会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3.行动技能目标:学画各种小动物,并学会与小伙伴合作。 活动准备
1.制作介绍小动物的PPT。
2.准备色卡纸、剪刀、彩笔若干。 3.准备关于小动物的谜语。 活动方法 1.实战法, 2.观察法。 活动内容 1.回忆
教师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小动物。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幼儿畅所欲言。 2.提问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变成一个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想变成什么动物呢?(让幼儿回答) 3.播放PPT
带着幼儿不同的愿望,教师播放PPT,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从而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认出它们。 4.抢答
开启课堂抢答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说小动物的名字让幼儿描述小动物的特征;也可以通 过说一些以前学过的小动物的谜语,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 5.画画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