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三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诗中有画”,读一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境界。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的《望洞庭》都可谓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作,只是各自所创设的诗境有所不同。

《望天门山》开头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首句着重写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借山势写水的汹涌;次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力,借水势写山的奇险。后两句写天门山的雄姿,诗人的立脚点在孤帆上,尤其一个“出”字,让人身临其境,逼真地再现了舟行江中望天门山的特有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新鲜喜悦之感。全诗一句一个画面,诗句流畅似脱口而出,全无刻意修饰,但深入体味更觉意味隽永。

《饮湖上初晴后雨》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首句写太阳照射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的山影,两句所描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真实景观;后两句成为描写西湖的千古绝唱,其中,“淡妆浓抹”与上两句诗的“晴”与“雨”对应,“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呼应,充分展现了西湖的优美风姿。作者把西湖比作西子,并非是西湖的自然再现,而是诗人的艺术创造。二者之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通感妙喻,在于神似而不是形似,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望洞庭》这首诗则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不陌生,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与理解力的拘束,使得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悟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走入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亦”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古诗,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4.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祖国大好河山视频)我们祖国的风景美不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山东有泰山,东北有小兴安岭,桂林有象鼻山,安徽有黄山……真是看不完、说不尽。安徽除了秀丽的黄山,还有一座山也非常有名,它就是天门山。唐代大诗人李白还专门为它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教老师或同学,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课件出示:

望天门山 (唐)刘禹锡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1)让学生读加点的生字,并帮助正音。

(2)指名读古诗,纠正个别字音。如:“中”在这里读一声,“中断”是“中间断开”的意思。

(3)播放影视课文《望天门山》,注意朗读节奏的变化,感受古诗的意境。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指名读。

4.默读古诗,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1)个人读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课件出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诱思学文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板书:诗中有画),那么,这首诗中会有哪些动人的画面呢?我们一起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大作?大家画得都不错。其实刚才那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画中有诗”(板书:画中有诗)。你们觉得盯着自己的画能创作出《望天门山》这样的诗吗?

3.有点困难,那我们一起努力,看看能不能让这幅画变得“画中有诗”。

(1)首先我们要画——天门山(板画)。书上怎么说的?(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天门,是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而且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它真是——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好像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接下来我们要画——(板画回旋的江水)。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这高大挺秀的山脉就挡住了它,转了个弯儿,就向北流啦!你们也可以张开一只手当做山,再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作水,看看撞上后会不会转弯儿。

看,画得有没有诗里的感觉?看来老师也画艺不精。好吧,这下要靠你们自己了。闭上眼睛,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

(播放视频《奔腾的长江》)

4.你们知道我画的是诗里的哪几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我们画的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读总可以吧?我先试试(师范读),你们再练练,咱们来比一比!(指名读,师生共评,齐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案【教材分析】“诗中有画”,读一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境界。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的《望洞庭》都可谓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作,只是各自所创设的诗境有所不同。《望天门山》开头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首句着重写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借山势写水的汹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uwp4olzi4mg6283nif6msol1o4w700ux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