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术语定义 (1)畜禽
包括猪、牛、羊、鸡等主要畜禽,其它品种动物依据其规模养殖的环境影响确定。
(2)畜禽养殖场(小区)
依据《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川农业〔2017〕113号),本方案中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是指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常年存栏奶牛100头以上、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年出栏肉羊300只以上、常年存栏蛋鸡2.5万羽以上、年出栏肉鸡3.5万只以上,年出栏肉鸭3万羽、年出栏肉鹅1万羽以上,常年存栏能繁母兔400只以上的养殖场(其它种类畜禽养殖场可根据生产特点以猪当量换算方法参照执行),以及多点连片达到以上规模标准的养殖小区。
(3)禁养区
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止建设养殖场或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
1.6技术路线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搜集资料,调查核实,摸清底数 识别应划定畜禽禁养区的各类区域范围 饮 用水源保护区 自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风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 依照法律法规应当划定的其他区域 初步核定畜禽禁养区边界 调查边界内的规模化养殖情况,形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初步方 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初步方案评估并向社会征求意 确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上报区环保局、农业
图1 通川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区域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1.自然地理: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川东北平行岭谷北部与大巴山南麓与盆周山区交替带,地理坐标为东径107°20′37.5″~107°39′22.5″,北纬30°07′30″~31°27′30″;东及东北面与宣汉县接壤,北面、南面与达川区为邻。幅员面积900km2。
2.地形地貌:通川区属川东北平行岭谷区北部,区内山岭受构造控制,山势呈北东—南西向。其地貌基本顺应了地质构造的形态。概观全区地貌,平均海拔500m左右,境内最高海拔1068.6m,最低海拔265m。全区有低山28.3 km2,深丘101.1 km2,有浅丘宽谷271.6 km2和少量河成阶地四种地貌类型。
3.地质概况:在地质条件上,通川区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是四川盆地的东部,川东弧形构造的组成部分,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北东向褶皱构造为主,东北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西北角突入川中地块仪陇、平昌莲花状构造的边缘。新华夏系在通川区主要包括华蓥山背斜与明月峡背斜之间的平行褶皱构造,由于构造作用力不均,背斜褶皱紧密,向斜开阔,成典型的隔挡式构造,断裂以压性为主,一般沿背斜轴部分布。出露地层有三迭系,白垩系及第四系,以侏罗系为主。
4.气候条件:通川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0℃,极端最低气温-4.7℃(1956年1月);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年8月)。最低月均气温2.5℃(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40.6℃(200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5℃。
生长期年平均322天。平均无霜期311.9天,最长达354天,最短为238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2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0.1天,最多168天(1983年),最少117天(196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98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30.7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区境纬度较低,大阳高度角最大时(夏至日82°),最小(冬至日32°),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热量较多。东距太平洋不远,夏季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气,受南低北高地势抬升和秦岭、大巴山阻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受西北干冷季风影响,空气干燥雨水少,同时北高部高山使寒潮入侵强度减弱。全区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7.2℃。
5.水文概况:通川区主要河道为州河、巴河、明月江、双龙河、魏家河,它们与众多的小溪构成了树枝状的州河水系,排泄多余水量。境内有大小河流64余条,总集雨面积13291km2,其中50~100 km2的有1条,100 km2以上的有3条。有中型水库莲花湖水库,有效库容67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
2.2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资源情况:2017年,通川区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年末户籍人口59.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5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0.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33万人。
2.耕地情况:全区幅员面积900km2,耕地面积约24.57万亩,其中田15.48万亩,旱地9.09万亩,田土比63:37,人均耕地0.41亩,耕地率27.92%。全区有效灌溉面积9.495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