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大科研”格局打造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作者:郑安阳 金剑苞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2期
徐金梧,汉族,1949年4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78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3年~1988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初回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作。1993年4月~2004年6月任副校长。2004年6月以来,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冶金设备学会理事长、中国高校科研管理协会副理事长。
徐金梧教授主要从事设备故障诊断、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流程工业ERP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译著7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记者: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长期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学校取得了哪些科研发展成绩? 徐金梧:这需要从四个方面谈: 1.经费项目快速增长,科研实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以年均25.31%的速度快速增长,达到23.60亿元,2010年达到7亿元,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改善了科研的软、硬件条件和人才培养环境,学校的科研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新增纵向科研项目1,686项,合同经费11.29亿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7项,经费1.44亿元,2011年突破7,000万元;承担“863计划”项目48项(其中重点项目两项),经费1.79亿元;承担“973计划”项目99项,经费1.22亿元。纵向项目在数量上稳定增长的同时,在级别和质量上也有显著提高,显示出学校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重大计划任务等方面水平提高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学校新增横向合作项目3,228项,合同经费12.94亿元。1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比例迅速增长,达到199项,合同经费6亿元。横向合作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合作领域也由传统优势的钢铁领域扩展到国家急需发展的能源、资源等领域,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