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赵明安
【摘 要】摘 要 “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是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需要解决的实践课题。本文从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视角,提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分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框架、政策建议、专业化发展路径设计。
【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2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 师资队伍;专业化;资格标准
自20 世纪80 年代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随着世界范围最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任教师规模、学历结构、“双师”结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统计数据,2009 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 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1],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为1280 万[2],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33.9:1。2009 年《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08 年高职教育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为26.2%;“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为29.9%;外聘教师数量达到11.4 万人,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之比例为30.2%[1]。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基本满足了高职院校教
育教学需要。
1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调整高职教育发展方式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保增长”向“保增长、促转变、调结构”并举转变,并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201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要由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作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将以规模速度扩张为主、“硬件”建设为主的外延型发展方式向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为主、“软件”建设为主的内涵型发展方式转变。
2 转变高职教育发展方式需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层次设置、“职业性”类型定位、“区域性”空间布局的三重属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性培训、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的办学职能,高职教育发展方式向内涵发展转型,要求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与“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两个基本问题。
“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什么样的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教育教学主体上的交集,是“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问题的逻辑起点。“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
是一个实践课题。
作为理论问题,需要创新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视角,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具体来说,就是从高职教育的属性出发,树立“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多元共享的社会资源观、“教学、培训、科研”有机融合的教育团队观、“教师、工程师、技师”三师交融的职业角色观、“成长、成才、成人”三位一体的教育服务观、“执教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协调共进的职业发展观。
作为实践课题,需要确定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标准,“建设什么样的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基本依据,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为基本导向,确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总量、结构、质量、发展等框架性标准。
3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规模与办学要求存在较大缺口
根据教育部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统计,截至2009 年12 月23 日,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任教师的生师比为33.9:1 ,超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确定的限制招生22:1 监控指标;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规定,教发〔2004〕2号关于兼职教师的折算方式,兼职教师数应占教师总数的1 ∕3 ,实际兼职教师数与目标数的比例仅为2.65%。 3.2 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要求,目前高职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与年龄结构适中;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尤其是正高职比例严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