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哲学笔记》由人民出版社发行(1993年7月第2版)是列宁在1895年至1916年期间学习哲学时作的摘要和批注。列宁的哲学遗产主要就是这本《哲学笔记》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这本笔记的意义在于:其一,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围,对被严格局限于正统教育下的学习者而言,它是正确了解哲学的一个绝好的渠道。其二,涉及内容较广泛,列宁在一些哲学问题上还是有一些特到的见解。
要注意的是列宁毕竟不是职业哲学家,他研究哲学是服从政治上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他的革命事业。因此,虽然涉及较广,但在众多哲学问题上不可能研究得很深刻,其局限性仍然很严重。
第一部分 摘要(1-319)
1、马、恩《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译文中公式与意义被混为一谈,Justice 被译为公平而不是译为法律实践。
在这里马克思由黑格尔哲学转向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显著的,——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掌握了什么以及他是如何转到新的思想领域。P6
神学家经常按人的方式来解释宗教观念,因而不断地违背自己的基本前提——宗教的超人性。
把私有制关系当作合乎人性的和合理的关系的国民经济学,不断地和自己的基本前提——私有制——发生矛盾。P7
哲学是事物现状的抽象表现,是费尔巴哈提出的;费尔巴哈最先把哲学称为思辨的神秘的经验,并加以证明。P12
“观念”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出丑。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P15
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P15
黑格尔历史观又不过是关于精神和物质、上帝和世界相对立的基督教德意志教义的思辩表现。
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是抽象的和绝对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承担者是群众。P17
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这一点黑格尔早就知道了。P22
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共产主义的观念(巴贝夫),这些观念经过不断的研讨,就包含了新世界秩序的观念。P23
贸易企业的狂飙;新的资产阶级生活的沉迷;“法兰西的土地得到了真正的开发,土地的封建结构已经被革命的巨锤打得粉碎,现在众多的新所有者以初次的狂热对这块土地进行了全面的耕作,解放了的工业也初次活跃起来。——这就是刚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的某些表现。P24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而且还是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即反对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的公开斗争。
黑格尔天才地把17世纪形而上学同全部形而上学以及德国唯心主义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P25
法国唯物主义一派起源于笛卡尔,一派起源于洛克。后者直接导向社会主义。P26
在18世纪,实证科学脱离了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变得枯燥乏味了。皮埃尔·培尔用自已的怀疑论武器从理论上摧毁了17世纪的形而上学。
一般地说,唯名论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
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是培根。
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P27
只有费尔巴哈才是从黑格尔的观点出发而结束和批判了黑格尔。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同时也巧妙地拟定了对黑格尔的思辨以及对全部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P29
慈善事业是富人的娱乐。P31
柏拉图已经懂得法律一定是片面的,一定是不考虑个性的。P32
道德就是行动上的软弱无力。它一和恶习斗争,就遭到失败。
正象现实中的一切差别日益汇合为贫富之间的差别一样,在观念中一切贵族的差别也在变成善恶之间的对立。P35
2、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
费尔巴哈隐居乡村的原因:同“信神的世界”决裂,和“自然界” 一起生活,抛弃一切“虚妄的”观念。P38
从上帝那是导出自然界,无异于想从图像中、从复制品中导出原物,从关于某物的思想中导出该物。P44
事实上却刚刚相反,不是事物以空间和时间为前提,而是空间和时间以事物为前提,因为空间或广延性以有广延性的东西为前提,而时间、运动——其实时间不过是从运动帛引出来的一个概念——以运动着的东西为前提。P45
宗教是最初的教育,教育是真正的宗教。P49
我(费尔巴哈)的目的是使你们这些听讲者:由上帝的朋友变成人的朋友,由信仰者变成思想者,由祈祷者变成工作者,由彼岸世界的候补者变成此岸世界的探索者,由基督徒(他们自己承认“一半是牲畜一半是天使”)变成人,变成完整的人。P51
道德的基础是利己主义。善不是别的,而是符合一切人的利己主义的东西。P52
不是要消灭财产,但不能容许只有少数人拥有财产,其余的人却一无所有。P53
3、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阐发和批判》
莱布尼茨给实体的概念增添了力的概念,而且是活动力的概念,自己活动的原则。P60
斯宾诺莎的本质是单一,莱布尼茨的本质是差异、区别。斯宾诺莎的哲学是望远镜,莱布尼茨的哲学是显微镜。P61
单子是莱布尼茨哲学的原则。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自为的世界,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独立自在的单一体。P62
感觉提供事物,理智则为事物提供名称。凡是存在于理智中的,没有不是已经存在于感觉中的,但是,实际上存在于感觉中的东西,只是在名称上存在于理智之中。P68
4、黑格尔〈逻辑学〉
这是列宁哲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哲学不能由一门从属的科学——数学——取得自己的方法。P73
列宁评论:在康德那里,认识把自然界和人隔开;而事实上认识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康德那里,自在之物的“空洞抽象”代替了我们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日益深入的活生生的进展、运动。康德的自在之物是空洞抽象,而黑格尔要求的是和实质相符合的抽象。
列宁评论: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全部具体内容的以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世界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P76
黑格尔提出两个基本要求:联系的必然性和差别的内在的发生。列宁理解:现象的某一领域的一切方面、力量、趋向等等的必然联系、客观联系。差别的内在的发生,是差别、两极性的演进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P82
黑格尔逻辑学:逻辑对于刚开始接触逻辑和各门科学的人说来是一回事,而对于研究了各门科学又回过来研究逻辑的人说来则是另一回事。P83
康德哲学的结果“理性不能认识真的内容,至于绝对真理,只得交付给信仰。P84
一方直接消失在另一方之中的运动。P87
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任何东西不在自身中包含着存在和无这两者。
黑暗就是没有光明。但是在纯粹光明中象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见什么东西。P88
列宁评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彼此转化的东西。P90
无限怎样达到有限这个问题,有时被认为是哲学的本质。P95
自为存在,对他物的关系消失了,剩下的是对自己的关系。
质达到了顶点就成为量。P96
康德有四种二律背反。事实上每个概念、每个范畴也都是二律背反的。(世界在时间上有开始,空间上有限,但时空无限;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但没有单一的东西;世界上有自由,但一切都只服从于自然规律;存在着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和原因的某个必然存在物,但不存在任何绝对的必然存在物。)P98
哲学的任务正在于把握、揭示、证明概念的规定。P100
本篇承接上文,还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内容,但其中列宁评论较多。看得出来列宁对黑格尔《逻辑学》是下了一翻功夫的。
存在的变化从来都不仅是从一个量过渡到另一个量,而是从质过渡到量和从量过渡到质,是向他物的变易,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以及与先前的定在有质的不同的他物。P103
把外观同本质区别开来的规定就是本质自身的规定。P109
列宁评论:外观就是存在的规定性中的本质自身。本质具有某种外观。P110
如果某物是被肯定地规定的东西,那么,从这个基础出发继续前进,它立刻就会直接转化为否定的东西;反过来,被否定地规定的东西也会转化为肯定的东西,反思的思维会由于这些规定而混乱并自相矛盾。P113
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的对立,主要被理解成这样:肯定的东西(尽管从名称上看,它表示拟定的,设之一的存在)应当是一个客观的东西,而否定的东西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它只属于外在的反思,它同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客观的东西没有关系,它对客观的东西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P114
反思规定的真理就仅仅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因而就在于反思的每一个规定在其概念本身中都包含着另一规定。P115
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并且是在那样的意义上,即这一命题和其他命题比起来更能表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P116
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本身。P117
列宁评论:普通的表象抓到的是差别和矛盾,但不是一个向另一个的过渡,而这却是最重要的东西。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