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多谢全体的支持。,多谢你们,请你以后与我有更多的沟通。” 5.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
(1)没有回应。若过去少有内心感觉,刚开始与次人格沟通时会有困难,多做数次便会消除。最初几次不要心急,必须完全 放松。如果无论怎样做也无法建立沟通,那是说环境或时间不适当,次人格不想在此时此地与意识沟通,应仍然向它致谢,然后结束。
(2)等候很久。在等候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躯内锁定的一点和不断地重复“我在等待着,请与我沟通”的话以免分散精力。
(3)涌出的讯息没有意义,讯息不会没有意义,只是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其意义而已。可以先多谢次人格,然后请它给你更清晰的讯息,或者帮你明白讯息的意义。 6.沟通后
答应过次人格的事必须去做。这是获得次人格支持和获得一致性的关键。
五十六、NLP前提假设是NLP大师的信念和价值观
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只有经由感官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世界,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 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有选择就是有能力。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最灵活的部分就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没有失败,只有回应。 把动机与行为分开。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学NLP的人,最先开始一定学的就是NLP的这十几条前提假设。
我们把NLP隐喻为一个金庸笔下的拥有“绝世武功”的武林高手,那么NLP的前提假设便可以说是NLP大师所运用“绝世武功”背后的功力所在——信念和价值观了。
这些前提,之所以不称它们为“规定”或“原则”,是因为NLP并不认为它们是可以强加于人的。一如NLP的范畴,——比较宽泛,只讲效果,不执着于形式。
31
其中,“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句话,最彻底、最集中地反映了NLP的价值观——技巧为主,结果导向,多个选择比一个选择更重要。灵活就是一切。 这其实与NLP发源于西方的背景是分不开的。
与东方人较重视“道”和“理”相比,西方世界也的确可以说是技巧的天堂。如果NLP产生于中国,也许NLP的前提也许就变成“悟道比技巧更重要”。但技巧的丰富,也恰恰是NLP的活力所在。
虽然NLP认为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但是我个人认为恰恰是因为技巧的有效后面是道的存在,是道让技巧产生效果。而且在我们学NLP的过程中,如果不洞悉技巧后面的“道”,我们便无法活用技巧。这也算是我个人的NLP观。
从这个意义上说,NLP中的道和理并非真的不重要,只是在操作时我们需要以方法和技巧为主导;过程也并非不重要,只是复制过程本身仍要以结果为导向。
因此,NLP的前提假设就是NLP的道和理所在,是任何一个NLP大师所认可的信念和价值观。
学NLP,就是把NLP的信念和价值观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了迈向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的信念和价值观并没有对错,只是你对世界的回应。它是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选择。
NLP大师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同样如此。只会说说没什么用,那还是别人的。只有把这些信念安装在你身上,它们才会发生作用。
五十七、NLP理解层次在沟通中的应用
一直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对话》节目,因为《对话》节目的嘉宾都是社会上的杰出人士,他们精彩的对话中透出的是博大精深的智慧。不过,以前只知道欣赏对话的精彩,佩服嘉宾的智慧过人,虽然偶尔也能给自己一些启迪,可是真正能为我所用的东西并不多。自从学习了NLP这门学问后,再看《对话》时,收获地完全不一样,因为NLP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模仿卓越,也就是说,NLP能提供一套方法,让人从卓越人士的言语、行为、习惯中,发现规律,并可为己所用。用NLP的模仿卓越方法去看《对话》,感觉就全不一样了,以下跟各位分享前任的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先生的一次对话。
在这期《对话》节目中,唐俊谈到,作为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唐俊说,今天这个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你是做销售的,是一种沟通能力;你做市场的也是一种沟通能力;你做管理的又是一种沟通能力;你做上级、做下级,围绕着一点都是一个沟通能力;今天在从事一份新的职业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还是得看你的这种沟通能力。唐俊还强调,在十年的微软生涯当中,自己职业生涯当中得到的最大的历练就是沟通。
为了进一步说明沟通,在节目中,唐俊向观众提出了微软的一道招聘题,题目是这样的,营业员小王把一台价值两万人民币的笔记本电脑,以一万人民币错卖给李先生。作为小王的经理,你需要写一封信给李先生把这一万元钱要回来。
这是一道十分有趣的题目,观众回答得非常勇跃。
32
有的说,如李先生补回这10000元,公司将送出精美纪念品; 有的说,可送软件;
有的说,那台电脑有毛病,骗李先生把电脑拿回来; 有的说,可通过法律途径把电脑追回来;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可是,主持人拿这些方法去问现场观众,假设观众是李先生,收到这样的信,会不会把10000元送回去时,得到的答复几乎是一样的,没有人愿意补回这一万元,有位观众甚至赤裸裸地说:“一万元钱,挣钱多难,真不容易,干吗白给人家?”
最后,观众和主持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唐俊,都怀着迫切期待的心情想知道唐俊是如何与这位李先生沟通的,都想知道在微软历练了十年的唐俊是用怎样的功力与李先生沟通。我们先感受一下唐俊的沟通功力,当然唐俊没有直接把这封信念出来,而是谈了他大概会怎么写,概括如下:
李先生,首先我代表我们的公司和我们的员工向您表示抱歉。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的营业员小王由于一时失误,错把两万元钱的笔记本电脑,一万元钱卖给您了。根据我们公司的制度,小王本人需要补上这一万元钱。小王这件事确实是工作当中失误造成的,但是,司的制度,小王本人需要补上这一万元钱。小王这件事确实是工作当中失误造成的,但是,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小王已经把她在过去一年当中所积蓄的一万元钱还给了公司,而且她本人也不希望我们把这一万元钱追回来。因为她说这是她工作的失误,她不想给您带来太多的麻烦。作为他的经理,我为有这位优秀的员工而感到非常自豪。我想李先生是一位受过教育高素质的人,也会像我一样,不忍心看到小王把一年的工资积蓄全来补贴就这么一次的这种失误,在这里,我想知道,你会怎么来面对这样的问题呢?
主持人现场做了一次测试,假如你们是李先生,是否会把这一万元补回来,几乎所有人都举了手。
我相信这样一封简单的信,也会令到你拍案叫绝。为什么唐俊简单几句话,就能把一万元要回来呢?是不是他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内里有什么玄机呢?有没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的?
当然可以,只要我们能了解其中规律,就可以模仿卓越。不过,在与各位分享其中规律前,我想有必要先交待一下什么是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是NLP(神经语言程式学)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大脑处理事情的一种逻辑。理解层次分六个层次: 最低一层是环境层次,是外界条件,什么时候,在哪里,与谁在一起,做什么事等; 第二层是行为层次,是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第三层是能力层次,是能不能做,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选择的问题; 第四层是信念、价值观层次,是相信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第五层是身份层次,即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最高一层是精神层次,是为谁做,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33
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的,较高的层次会决定较低的层次,比如身份,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比如一位教授,当然其行为一般是文明、有学问、有修养的。有这样一个笑话,可以让你感受一下什么是身份决定行为:在一个城镇里有一个乞丐,他叫啊中,他从小就讨饭了,已讨了40年。有一天,有一位律师找到他,并且对他说:“恭喜你,经过我们的细心调查,我们发现你就是XXX富翁的私生子,你父亲已过世,他留下一笔一千万元财富给你。”然后又问啊中说:“现在有这么大笔钱,你打算怎么用呢?”令人晕倒的是,啊中说:“嗯,我要买一个金子做的饭碗!”明白了吗?这就是身份。
当我们确定了身份后,就会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信念,进而影响我们的能力和行为。我们说话的语言,衣着打扮,所作所为,与人的相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我们所拥有的能力,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只要是有我们参与的都无时无刻不在维持和体现我们的某一个身份。
我们回来看一下唐俊的这道考题,其他他嘉宾提出的方法之所以没效,最重要的一点是用“微软公司”这一身份与李先生沟通,公司是一个强势群体,而李先生是一个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你在一个弱势群体面前暴露说我们公司会遭受造成多大的损失,这个很难得到李先生的同情。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看看唐俊的这封信,他是以“小王”的身份与李先生沟通的,这个“小王”是什么?小王是一个卖电脑的营业员,那么这个收入也好,这个阶层,相对来说要跟这位先生比起来,稍微要低一些。唐俊把这两个矛盾点抓起来以后,用“小王”的个人来感动这位先生,而不是“企业”这个“身份”。这个“小王”一定是一个弱势群体。这样,唐俊把这个弱势跟强势位置重新颠倒一下,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再看看唐俊怎么定位李先生的身份:“我想李先生是一位受过教育高素质的人”,那么“一位受过教育高素质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呢?如果李先生接受唐俊的这一身份定位,则李先生一定会做出与这一身份相称的行为,高素质的人一般不会希望看到因为自己的行为令到别人受损失的。唐俊对李先生的这一身份定位又增加了追回一万元的可能性。
还有,唐俊关健是利用了李先生与小王这两个身份的对比,小王这样一个身份较低的员工尚且有这种觉悟,她已经把在过去多年积蓄的一万元钱还给了公司,而且她本人还不希望我们向你把这一万元钱追回来。因为她说这是她工作的失误,她不想给您带来太多的麻烦。有这么一位员工,我们都为她非常自豪。这样,唐俊把题目就交回到李先生那里了,也就是说在这么一种环境下,她把一年的工资积蓄全来补贴这么一次失误,而且她的境界高到就是说她不希望来干扰你,不希望来告诉你有这么一件事发生,她愿意来承担所有的一切。那么作为受过高等教育高素质的李先生,他要做些什么行为来与这一身份相适应,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唐俊通过这样几个身份的转换,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怪不得全场嘉宾都一致举手认同。
成功人士自有其卓越之处,只要用NLP理解层次的方法去对成功人士进行解剖,都能发现其中规律,对这种规律进行模仿,一定可以让更多人走向成功,走向卓越!
五十八、NLP的理念及其在培训中的应用
由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于1972年发起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用范围已延伸到各个与人的发展有关的领域,如心理治疗、健康维护、商业及教育等。
34
从国外来看,NLP在管理培训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得到了许多公司的关注和认可,如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英国电信、PPP健康护理、丹麦斯巴诺德银行等都已经或正将NLP作为其公司或员工发展的基础课程。另外,随着NLP的升温,世界上已经有了许多注册的NLP培训学校,NLP的应用案例每周都出现在许多关于人力资源、组织发展、销售、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商业杂志上。
NLP何以如此风靡?原因在于它相对于其他培训方法有着以下优点:一是过程快而效果持续,二是肯定善意而无副作用,三是有效激发潜能,扩张成果,四是终生学习,永续成长。
五十九、NLP的基本理念
1. NLP的核心。
NLP的核心是模仿。模仿是复制卓越的过程。优秀的人往往都具备精湛的模仿能力,能从他人身上吸取有用的东西并使其成为自己的资源。事实上每个人天生就会模仿,正是通过模仿我们才学会了生活。通过模仿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我们学会了如何言行举止,通过模仿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感受成功和失败。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太多的模仿是否会失去自我。而实际上,真正的模仿是将别人的闪光点整合到自己身上,从而更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选择,这样我们不但能增加对日常事件的影响力,还能增加对自身的了解。因此,结果应该是自我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2. NLP的原则。
NLP中有4项主要的原则,这也是NLP的支柱,即:
第一,与自己或他人建立亲和感。在生活中,你与自己生理的亲和感越强,就越能感到健康与舒适,因为你生理上的每个部分都合作无间;你与自己的精神面的亲和感越强,就越能感觉到内在的祥和,因为你心智的各个层面都是统一的。而与精神层面的亲和感,更能产生一种对更大的整体的归属感,这一归属感超越了个人的自我认同。有很多人拥有成功的外在条件,但内心却并不快乐。你可能会注意到,他们也常使别人不太轻松。我们总是以反映我们内在心境的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所以内在的冲突会衍生出外在的矛盾,而我们对自己内在的亲和感的程度,也常常是我们与他人关系程度的一面镜子。
第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甚至无法定义成功是什么。在NLP里,这就叫做目标设定。这是一项完整的思考程序。不断地追问自己或他人“我要什么?”或“你要什么?”这与光是问“有什么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以问上述问题为起点,开始不自觉地数落别人的失误,而忽略了他人真正的需要,于是就无法帮助他人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三,感官的敏锐。即你用你的感官去看、听或感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有这样,你才能确知你是否还处于朝向目标的方向上。必要的话,你可以借着这一反馈去调整你所做的事情。在成人世界里,很少会去这样注意信息,但小孩子却是这样做的。其实我们可以像自己小时候一样,重新获得好奇心和敏锐度。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