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和规律: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方法:(1)把握“两个情况”。即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合力,利用运动学公式列方程。一个桥梁:物体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先由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2)寻找多过程运动问题中各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前一个过程的未速度就是后一个过程的 初速度,画图找出各过程间的位移联系。 二、瞬时加速度问题
1.一般思路:分析物体的受力变化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瞬时加速度 2.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 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 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有惯性, 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所以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认为是不变的,即此时弹簧的 弹力不突变。
三、常见的两类动力学图像问题
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 力情况。
2. 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四、连接体问题:1.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由于物体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将其中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求某一未知力。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题的。
2.物体系中某一物体作匀变速运动,另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物体在相互作用,这类问题应采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条件联立来解决。应用隔离法,通过对某一物体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求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过渡到另一物体,应用平衡条件(或第二定律)求出最后的未知量。 五、临界问题
1.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又可理解为“恰好出现
“与“恰好不出现“的交界状态。
2.处理临界状态的基本方法步骤是:(1)分析两种物理现象及其与临界值相关的条件,(2)用假设法求出临界值(3)比较所给条件与临界值的关系,确定物理现象,然后求解。 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车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一小球悬挂于车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放在车厢后壁上的物体A,质量为m,恰与车厢相对静止.已知物体A与车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tanθ=μ
B.tanθ=
C.tanθ=
D.tanθ=
2.如图甲所示,运动员和雪橇总质量为60kg,沿倾角θ=37°的斜坡向下滑动。测得雪撬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是曲线的切线,B点坐标为(4,15),CD是曲线的渐近线。若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g=10m/s2,根据以上信息,无法求出下列哪些物理量( )
A.空气阻力系数
B.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 C.雪橇在斜坡上下滑的最大速度 D.雪橇达到最大速度时所用的时间
3.如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从B点开始,运动员一直做减速运动到D点
B.从B点到D点,运动员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C.从B点到C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 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
4.咱们菏泽盖房子有时需要用到“瓦”这种建筑材料,如甲图所示,现在工人需要把一些瓦从高处送到低处,设计了一种如图乙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木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可能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 C.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B.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 D.增多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5.如图,物体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是B的2倍,用水平恒力推A,使A和B一起向右运动,则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B.F
C.F
D.F
6.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物体B重5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的重力,当两物体由静止释放后,物体A的加速度与绳子上的张力分别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