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小音乐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吹奏、演唱。 教 学 内 容
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聆听《青蛙音乐会》 表演《音乐小屋》 表演《箫》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编唱旋律的练习,课本上提供了7个唱名,都是学生熟悉的,没有提供节奏,使学生束缚更少一点,注意力集中在对音高的表现上。
2.教师可提示学生自由用口风琴吹奏这七个音,分小组编创几条,由学生唱唱名,教师写在黑板上共同吹奏出来。
3.教师可假设同学们为“箫”写一条曲子,演奏出来听一听,由几名同学扮演箫,接着乐曲,并演奏出来。 过程与方法
1.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
2.管弦乐《青蛙音乐会》是一首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3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 3.歌曲《音乐小屋》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小故事:冼星海和箫
冼星海的童年是在珠江海堤的下环街外祖父家度过的。这里濒临大海,每当夜幕降临,委婉低迥的民谣和姑娘优美的渔歌随着海风,送到星海耳中,小星海常常跟着哼唱,还缠着外祖父问这是些什么歌。
26
外祖父常拿出自己的竹箫,吹出逼真的螺号声,使星海很着迷,他也把两手放在胸前弹动,嘴还不停地吹。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星海很快就能吹奏广东水乡的民歌了。从此,三尺竹箫成了小星海的亲密伙伴,每到晚上,他都坐在屋檐下吹奏心爱的箫。从此,从事音乐成了冼星海的终生理想。他带着一根竹箫漂洋过海,又带着一根箫回到祖国,成为我国伟大的音乐家。
第 一 节 课 时: 11 -1
教学内容:聆听《单簧管波尔卡》表演《音乐小屋》 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7、 听音乐问好、入座! 8、 发生练习。 9、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3、 导入。
4、 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1) 组织学生聆听《单簧管波尔卡》的同时选放有关《单簧管波
尔卡》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3) 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4) 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学习表演歌曲《音乐小屋》 1.听乐曲音乐小屋 2.学唱音乐小屋
最后结束部分:小结。
27
第 二 节 课 时:11 —2
教学内容:聆听《青蛙音乐会》表演《箫》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青蛙音乐会》
(1) 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
(2)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 (3) 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
2.聆听歌曲表演唱《箫》
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歌曲《箫》
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 分组歌表演编创与活动
1.本课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编唱旋律的练习,课本上提供了7个唱名,都是学生熟悉的,没有提供节奏,使学生束缚更少一点,注意力集中在对音高的表现上。
2.教师可提示学生自由用口风琴吹奏这七个音,分小组编创几条,由学生唱唱名,教师写在黑板上共同吹奏出来。
3.教师可假设同学们为“箫”写一条曲子,演奏出来听一听,由几名同学扮演箫,接着乐曲,并演奏出来。
三、结束部分:小结。
28
第八课 静静的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 学 内 容 聆听《天鹅》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表演《小小摇篮曲》 表演《月光光》
第 一 节 课 时: 12 -1
教学内容:欣赏《月亮河边的孩子》表演《月光光》 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入座! 发生练习。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组织学生聆听表演《月光光》的同时选放有关表演《月光光》的多媒体课件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
2.歌曲很短,教师可采用听琴模唱的方式进行,先听教师弹一遍,学生再轻声跟唱。
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月亮河边的孩子》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月亮河边的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
29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听歌曲。可让学生用碰钟、沙球伴奏,参与歌曲的表现。 最后结束部分: 小结。
30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