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及精神。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的展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思维,形成知识迁移,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做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本课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1、五四运动的背景
2、五四运动的经过 3、五四运动的意义及精神
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精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
材料二: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中国通史》 材料四:
1915年5月9日:“二十一条”
材料五: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背景:
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国内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 民族危机加深 国际
十月革命指明新方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知识拓展:山东问题的由来和解决。
二、 五四运动的经过
阶时间 段 第一阶段 5月4日-6月3日 运动中心 北京 斗争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口号 斗争结果 游行示威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打到卖国贼 还我青岛 遭镇压 第二阶段 6月3日起 上海 工人 三罢斗争 取得初步胜利 初步胜利的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精神
1、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性质 民主革命 任务 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前途 资本主义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2、精神
(1)爱国精神(主旋律) (2)民主科学精神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畅所欲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板书设计:
(1)政治:
国内 (2)阶级:
(3)思想: 一、背景
(1)
国际
(2)
导火线 第一阶段
二、经过
第二阶段
(1) (2)
意义(3) (4)
三、意义及精神
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课堂检测:见课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