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基于“双创”能力驱动的高职院校市场
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查君娅,张孟原,刘媛媛
【摘 要】摘要:随着“互联网+”与市场营销领域的融合,新技术、新业态的层出不穷使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备受冲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要跟得上行业的需求和变化。文章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以“互联网+”的思维和“双创”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期刊名称】《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9(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创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2019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院级课题)《“互联网+”视域下基于“双创”能力驱动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014)。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校科学研究委托项目——高校智慧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省级课题)《校园文化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功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K2018A1129)。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最早的“双创”教育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成为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1]。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2]。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km2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3]。
2 “双创”导向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比较全面的营销专业知识同时又能承担市场调研、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市场营销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人际沟通、语言文字表达等方面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带有必然性和天然性。
随着市场营销行业和互联网技术逐步实现深度融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市场营销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职业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外,还要求能在“互联网 +”的新环境下,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新理念、开展营销创新以符合和引领市场新趋势的能力。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手段、项目合作与扶持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
2.1 课程体制不健全、教学模式落后、手段单一
从课程设置来看,并没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仅在毕业生毕业前夕开设类似“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此类的近似课程,且在课程体系、教材选取、过程监督评估体系以及后续实践指导等诸多环节不够完善。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应以市场为导向,贴近社会现实需求,注重教授学生的是 “用什么和怎么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理论课时远多过实践课时,传统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散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2 “双创”项目扶持乏力,成果转化率低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能让“双创”项目落地,但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师资不足、经费缺乏、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建立等方面原因,对于项目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例如在经费上,创新创业项目经费虽然大多是由省市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拨款,但往往需要通过层层遴选、报批,周期比较长,而高职院校的配套资金有限,导致很多创业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没法落地或半途而废。另外多数院校难以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稳定的创业场所和良好的条件,学生常常处于孤掌难鸣的状态,极大影响到他们创业自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是通过申报获得立项的项目,能够进入创业基地准备进行孵化的比例是极低的,因为多数学生在选定项目时往往依据的是个人兴趣、专业、特长等,对于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前景把握不深,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可能性较大,加之存在启动资金匮乏、创业管理经验不足、风险因素颇多,难以迅速投入实体创业。 2.3 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结合程度低
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市场实践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实践基地缺乏,高职院校没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