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行动导向教学法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即不是在教学的统一安排下,全体学生按照同一顺序和步骤完成多个学习任务,制作同一类型的工件,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单独或协作完成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教师发挥组织者、咨询者的角色,是“扶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让学生在课堂上流汗,教师在课下流汗。

4.协作与反思

在现代企业的职业实践中,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作过程的改组,一次性学习所获得的能力就需要不断更新,工作小组成为最常见的作业形式,反思和协作成为员工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这就要求学习过程具有如下四个重要环节:(1)确定任务要求,聚焦于学习者现有的主要学习障碍,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寻找相应工具;(2)小组作业,激发并连接学生原有经验,小组自行组织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行动和经历中进行学习;(3)展示学习成果,以具体的工作产品来表现学习成果,深入讨论工作产品以及完成工作/学习的过程;(4)反思学习过程,借助产品评价学习结果,检查并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原有经验和新的经验重新组合,形成行动能力。

三、行动导向课程单元设计模型

行动导向学习具体到每一堂课,都应该体现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的基本原则,具体设计过程中可参考如下教学论的基本模型,即课程设计应在分析学习者基本情况、已有基础、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

目标 媒体

课程设计 学习者 内容 方法 16

四、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课程设计首先要考虑: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需要学生具备何种职业能力,这是出发点和归属。课程的能力目标应当包括:(1)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2)项目任务的计划能力;(3)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4)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以上为最重要的能力)(5)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6)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7)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8)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9)事故的处理能力;(10)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11)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

这种行动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见下图所示:

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基本发展能力基本生存能力基本发展能力关键能力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定位能力五、选定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确定涉及的应用知识

姜大源,2003 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依据课程整体设计选定的综合性项目,以及本次课的能力目标,选择本次课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进而,依据“必需”、“够用”原则,确定本次课涉及的应用知识。

六、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

17

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七、准备媒体

依据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的需要,做好课件、活页教材、演示、展示、板书、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可利用下表整理思路: 阶段 学习目标 行动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 教学法建议 八、课程单元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课程实施一般可从如下环节中选择:

课程导入(激发兴趣,直观导入)——知识准备——布置任务——分组完成——小组报告——成果互评——教师评定与总结——布置作业(课内任务A,课外任务B)等。

九、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吗?能力训练的目标实现了吗?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媒体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

十、行动导向课程单元设计要求

(1)目标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要有明确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 (2)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

(3)正反实例,操作示范。能力的形成必须有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通过对比才能真正形成做事的能力。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要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

(4)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18

(5)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之后,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不是先学后用,而是尽可能先做,先完成任务。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

(6)理实一体,练习巩固。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式,完成项目和任务。能力和知识同时得到训练和巩固。

(7)教师讲A,学生做B。教师演示的任务与学生完成的任务最好是不同的。可以教师上课带领学生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贯穿项目(任务),学生课外完成另外一个同类的、相对综合复杂的贯穿项目(任务)。

(8)实训课程同样要一体化设计。实训课,特别是大型实训课(例如毕业设计等)必须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必须有精心的安排,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必须有完整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要实现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十一、行动导向课程单元教学中常见问题

(1)教师缺乏本专业实际应用经验,缺乏实践、缺乏前沿知识。 (2)教师不熟悉教材,上课缺乏精品意识。

(3)教师不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学生的缺陷。 (4)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 (5)教师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课程的进程缺乏认识论指导。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老师认为学生缺乏专业素养。

(6)教师不注意授课方法。上课只介绍专业内容,只训练专业能力,不训练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缺少“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内容。

(7)教师单凭经验上课,只会按照课本上课。课程缺乏整体(宏观)设计和单元(微观)设计。

(8)教师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引导。

(9)教师备课只备理论、知识、课本、专业;不了解学生实际、不备操作、实训、设备、工具、德育、外语。

(10)教师举不出实例、找不到项目(案例、课题、任务、实务)。 (11)教师只教书,不认识学生、不了解学生,不育人。

(12)教学内容单一(知识、概念),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13)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

19

行动导向教学法 - 图文 

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即不是在教学的统一安排下,全体学生按照同一顺序和步骤完成多个学习任务,制作同一类型的工件,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0pk11cgb83hrt8bvd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