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10章 毛泽东[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0章 毛泽东[视频讲解]

10.1 复习笔记

一、早期哲学思想 1.心物二元的宇宙观 (1)唯心论

毛泽东认为,要救国救民,首先必须把握宇宙的“大本大源”。这种“大本大源”的内涵,在毛泽东的观念中是并不一致的。

①这种“本源”颇类程朱之“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

②这种“本源”又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以及陆王之“心”一脉相承,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特别是一种唯我论。

(2)二元论

1 / 13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通过研读心物二元论者包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并杂糅以中国传统的元气说和神不灭观念,毛泽东还形成了心物二元的宇宙观。

②评价

青年毛泽东的宇宙观主要是唯我论,这一点受其师杨昌济“贵我”思想的影响甚深,在毛泽东一生中或显或隐地发生了重要作用,既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就当时的作用来说,青年毛泽东的唯我论的反对专制主义以求个性解放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2.朴素辩证法

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富于辩证法的思想资源相应,青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因素。

(1)青年毛泽东十分强调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①就个人而言,“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之动物也,则动必有道。然何贵乎此动邪?何贵乎此有道之动邪?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

②就国家民族而言,“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国家如此,民族亦然,人类亦然”,变化的趋归,则在于“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

(2)青年毛泽东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因,在于事物的差别亦即矛盾。 由于差别或矛盾,事物便形成了抵抗斗争,正如“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二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受这种自然及社会观的启发,毛泽东形成了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人生观。

(3)青年毛泽东还看到了事物的对立转化及其质量互变。不过,青年毛泽东的转化观具有相对主义的成分,否定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及其转化的条件性。

(4)因受唯心论宇宙观的限制,青年毛泽东并没有将辩证法贯彻到底,将矛盾仅仅归于主观认识方面,而将客观世界当作一个无差别的静止的存在。

2 / 13

www.100xuexi.com 3.朴素唯物论的认识论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知识、理论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客观对象形成为知识,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理智而得,而感官、理智则都是有赖于身体这一物质基础的。

(3)感觉经验与理智思维之间,青年毛泽东认为前者更加重要。 (4)青年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的作用。

二、《实践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1.实践第一的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②毛泽东注意到了间接知识的问题,对此他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③归结起来,“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因而实践归根到底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毛泽东指出: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

②依据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3 / 13

www.100xuexi.com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这是从认识追随实践的总体趋势上论述了认识的动力问题。

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

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4)实践是认识之正确与否的标准

①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

②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所以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③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及其总规律 (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①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②这两个认识阶段存在着性质的差别,“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③这两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的认识过程,“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4 / 13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可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正确的思想;也可能歪曲事物的本质、产生错误的理论。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获得丰富的、合于实际的感觉材料,并加以科学的抽象,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才完成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亦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理性认识到实践

①毛泽东指出: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更为重要,乃是因为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认识之正确与否的标准。

②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须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反复多次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到许多限制,“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③基于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的论述,毛泽东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④评价

这一概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突出了能动地变革现实的实践之第一的观点,深刻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阐明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无限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一概括实质上也是对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它为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指明了方向。

三、《矛盾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5 / 13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10章 毛泽东[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0章毛泽东[视频讲解]10.1复习笔记一、早期哲学思想1.心物二元的宇宙观(1)唯心论毛泽东认为,要救国救民,首先必须把握宇宙的“大本大源”。这种“大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xpv2m7om17c19373fh7l7tx29ybm00g1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