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初中
课程标准、教材与课堂培训资料
现今的课程,和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以前的“教学大纲”变成了现在的“课程标准”。以前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按照大纲要求,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而现在,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教师应该教哪些东西,它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达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哪些要求,至于教材应该安排哪些内容,怎样安排,教师怎么教,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将先对三者的具体内涵做以概括。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包括: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等等。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资料等等。 新课程改革下给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专业道德水平到教学理念,从知识结构的重组到教师角色定位,从教学行为转变到追求教学艺术的臻美,全方位诠释新课程下新型教师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践“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要求。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坚决不做“教书匠”!对自己说:绝不做“重复劳动”的教书匠!向成为“智慧的教育家”迈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呢?
我以为,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与指针,它给我们指出了总的方向,对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指针方向。教材是我们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方针的桥梁,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教材,来反映和体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涵,通过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载体来践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是把这些方针通过教材这个桥梁,传递给学生。如果把课程标准比做旗帜的话,教材就是旗杆,我们教师就是扛旗的人,教学行为就是把旗帜交给学生、化为学生自身的东西的方式、手段。而新课改下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形成一种新
型的、高效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行为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首先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将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将不会有神圣感,而会感觉到课堂其实就是生活,学生和教师就是朋友,一起交流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共同探索,共同成长,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师生也是顾问和独立研究者的关系,一个答疑,一个质疑。其次,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式将改变。教材只是教学提供的参考内容而已,要善于发现教材并不合理的地方。 不仅要事先合理规划课堂流程,更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为他们编订切实可行的学案。教材其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教师也应该是能厚积薄发的人。而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不是随心所欲,必须在丰厚的积淀上进行。最后,教师对学生和自己的评价将改变。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到他在某方面甚至某一点的闪光才华,看到其创造能力或者健康的人生观和人格,给予积极而中肯的评价,即使是指出缺点也要做到委婉适度,以鼓励为主。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都散发着情感的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老师很高兴”;当学生书写不工整,则幽默地告戒他“你长得很漂亮,希望你的字也一样很漂亮。”总之,教师应多一些肯定、鼓励的语言,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明确了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才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促进课程标准的落实,利用好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该首先把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课程标准的深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