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授课章节及题目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5周 第17、18节 色彩的视觉心理 课 次 5 学 时 2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从生理角度了解色彩视觉现象,认识色彩的视觉原理、视觉残像和视觉适应现象;掌握色彩错视原理的形成原因以及规律 视觉残像,色彩的错觉性,进退与膨缩错觉 色彩同化,边缘错视,包围错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实践”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 什么是视错觉 课程导入 (5分钟) 1、视觉的生理特征 ①我们把人眼感受色彩的感觉称色觉,眼睛是一种视觉装置。 眼球内视网膜上主要含有杆状体(rod)及锥状体(cone)两类感光神经纤维,分别组成杆体感受器和锥体感受器。二者相互作用使人类能够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它们是形成色觉的生理结构单元。其中杆体感受器可感受明暗光线,但不能辨别色相,它只能作出明暗的判断;而锥体感受器可感受色彩变化,却无法辨别明暗关系。 水晶体。其作用相当于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光通过水晶体的折射传给视网膜。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以及对色彩与形态的错觉等,大都是由于水晶体的伸缩作用而引起的。 水晶体内含有黄色素。黄色素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它影响人对色彩的识别。 2、视觉残像 眼睛注视了某种色彩后,将在一个短时间内保持着这一色彩或其补色的色相,这种人眼特殊的视觉残留现象称为视觉残像,也称为色后像、视觉后像,这是人体视觉生理机制的正常反应。这是因为当色彩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神经兴奋并未马上停止,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象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会留下痕6-80 迹所造成的。 视觉残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残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残像。 无论是正残像还是负残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象。 日本设计家福田邦夫先生是这样解释正残像的“当刺激完全结束后,有时还能继续看到原先的像,叫正残像…它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例如: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电视机和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但其闪动的频率高于100次/秒以上;电影是将每秒24格的影象,投映在银幕上,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就是连续的影象。 福田邦夫认为负残像是视觉神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当刺激消失一会儿,往往看到与刺激的正像相反的像。例如:把一小片灰色放在红底上,看上去就是蓝绿色,如果底色是黄色,这片灰色看上去就是青色;如果当你长时间地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将视线快速移到一边的白纸上,就会得到一个蓝绿色方块的影象;医生在手术中途会把眼睛向墙壁上看,因为剖开部的残像很讨厌地浮现在眼前,因而将血红的残像转移淡蓝绿色的墙壁上,那么不适应的感觉即会消除。 采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多媒体技术 3、视觉适应 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使肌体感受到变化的过程和状态叫做适应,而人的感觉器官适应能力在视觉生理上的反应叫做视觉适应。 明暗适应 当我们从暗处走向亮处时,在最初的一瞬间会感到目眩眼花,什么都看不清,但经过几秒钟后,视觉又恢复了正常,这种从暗到明的视觉适应过程叫明适应。 当我们从亮处走进暗处时,你会发现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又逐步开始恢复清晰的视觉,这种从明到暗的适应过程叫做暗适应。 明适应的适应时间较短,大约需要几秒种,暗适应的过程相对时间要长,大约需要20分钟。例如:为了克服暗适应,在剧场中演出时灯光是慢慢暗下去的。 色适应 色适应就是色觉的局部适应,可以说是眼睛对色的习惯过程,它是由于时间变化而带来的色彩的“漂白效应”。颜色的刺激在我们眼睛上作用只需几秒,就足以使眼睛对某一颜色的敏感性降低而使眼睛的色彩感觉由此改变。如果长时间注视某种颜色,则它的纯度和明度感觉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色彩视觉的最佳时间域,大约在5-10秒之间,人眼认识色彩的准确性并非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观察一块鲜艳的红色是,就会出现红色不如原来的艳丽,开始变暗浊的视觉现象,如果把视野转移,一会儿后再去观察,红色又奇迹般地恢复了原来的艳丽。再如,当你戴上有色眼镜观察外界景物时,开始一切景物似乎都带有镜片的颜色。经过相当一段长时间后,镜片的颜色在感觉中会自然消失,外界的景物会受色彩经验的影响又恢复成近似原来生活中的颜色。但是当你突然摘下有色眼睛,景物的颜色又会感觉失真。着说明,并不是对于外界色彩观察的时间越长越准确,而是越适应而已。 色恒常 人们长期以来把日光照射作为确定物体色彩标准的所谓“固有色”的印象所引起的。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由于光谱成分的变化,客观上应该改变其物理的色彩效应,但是人们仍会以生活经验中所积累的色彩记忆判断它。 人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总是经过主观修正的世界,所以在色彩感知过程中,要把视觉以外的知觉心理因素全部排除,仍然顽固地知觉其原来的固有色印象。色彩学上称这种主观色彩现象为色觉恒常即色恒常,赵国志先生称其为“视觉的惰性” 例如,将柠檬置于强烈的红灯照射下或将其放在光线微弱的阴暗处,我们都能很容易地知觉为黄色。可见,一旦某物的色彩被认可,即使客观条件有所变化,而相应的知觉却恒常不变。 4、知觉的错觉性 错觉性是指由生理、心理因素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即非正确的感知。错觉性是一种视觉现象,并非客观存在,它是因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发生困难形成的。 错觉性是由于人们的视觉生理与心理平衡而产生的。 同化错视 当某一色被其他色所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在色相、明度、纯度方面与包围色非常接近,只是形状有所不同,或者被包围之色面积很小、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时,这些色彩会在周围色的诱导下向着统一方向靠拢,被包围之色就会让包围之色“吃掉”。导致被包围的色彩与周围的色彩相似的现象,叫做同化效应(assimilation effect)。 JIS(日本工业标准)的“色彩用语”规定“当被包围的色跟周围的色相类似时,或被包围的色面积小的时候,就会产生同化效应。” 色彩的同化效果,是视觉对色彩关系的整体印象,其原因是色彩对比的视觉刺激值小于视觉的可见值。因此,要想达到色的同化,就必须在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的对比度上下工夫。例如,“韩国印象”作品。 边缘错视 在对比色交界线两侧的错视,称为边缘错视。 这种现象的最先发现者是弗契那(1801-1887),因此也称为“弗契那色彩现象”。这种视幻现象的发现被20世纪50年代现代派画家所应用,他们创造了各种“光效应艺术”。代表画家有布里奇.赖利和理查德.安努克威兹等。“光效应”艺术家们运用图形和底色不停的交替,使视野中的明暗状态变得非常不稳定,使观者产生一种视觉运动的错视。 包围错视 当同一种小面积色彩被另外几种大面积色彩包围时,这种小面积色彩会产生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差异,人们将这种错视感受称为包围错视。包围错视是因为面积差异导致视觉残像错视造成的。 例如,橘色上的绿偏蓝绿,蓝色上的偏黄绿,品红上的绿纯度更高了,其结果是很难让人相信这三个绿色是一个颜色。 色的胀缩与前后感 奥林匹克标志的五个圆圈,一定是中间的黄色圈设计的较小,黑色圈设计的较大;法国国旗一开始是由面积完全相等的红、白、蓝三色制成的,但是旗帜升到空中后感觉三色的面积并不相等,于是把白色的面积比例缩小一点而把蓝色的加大一点。 我们把上面提到的比实际面积看上去要大的色叫膨胀色(expansive color),看上去要小的色叫收缩色(contractive color)。 从色相方面看,黄、橙、红给人以膨胀的感觉,青、蓝、紫有收缩的感觉;从明度方面看,明度高而亮的色彩有膨胀感,明度低而暗的色彩有收缩感;从纯度方面看,高纯度的鲜艳色彩有膨胀感,低纯度的灰浊色有收缩感。可以把条纹也作为膨胀色,它比同样面积的单色看上去更大。 处于同一视距离的不同色彩,会令人产生远近不同的感觉。常把使人产生远距离感的色彩称为“远色”、“后退色”或“退色”(receding color),反之称为“近色”、“前进色”和“进色”(advancing color)。 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前进感,低纯度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色彩具有后退感。例如风景写生时,为了突出画面前景或主体应选择暖色,而背景或天空可选择冷色以达到远退的效果。 色彩间所产生的距离幻觉,是受到一个色区背景色的影响。例如,当我们观察红、橙、黄、绿、青、蓝、紫时,如若以黑色为背景,黄色看上去很近,颜色依次离远的顺序为黄、橙、红、青、绿、蓝、紫;如若以淡灰色为背景,颜色依次离远的顺序为紫、蓝、红、青、绿、橙、黄。 色的易见度 色彩学上把眼睛容易看清楚的程度称为易见度,即给人的色觉强弱程度。 色彩的易见度主要与光的强度、色彩面积大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光线太弱,易见度差;光线太强,由于眩目,易见度也较差。色彩面积大,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易见度小。 如果光源与面积的条件相同时,主体形是否看的清楚,则取决于主体色与背景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以明度的作用影响最大。一般来说,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越大,注目的可能越大,易见度也越高,具有前进感;反之,则易见度低,具有后退感。 5、视觉的整体性 对一块知觉过的红色丝绒布,只要看一眼,就能感到它的柔软的、厚实的、温暖的。实际上,当时你并没有用手去触摸,温度、质地的刺激也没有作用于人的皮肤,但是其厚实的、温暖的、柔软的属性都被包含在整体视觉映像之中了。 整体性是指在视知觉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映像的各个部分,而是反映其整体的全部。 80-90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作业。 采用多媒体技术 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黑白视错觉图案,20*20厘米 教学反思 插入平面构成知识
色彩构成教案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