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从教学面临的问题来分析 ,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孩子的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伟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如此,数学亦然。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教师有时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被活活地割裂开来了,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实践体验不仅有助于儿童对间接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儿童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发展的需要,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实际能力。人是在创造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儿童的成长也不能违背这一客观规律。与成人不同的是,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学校应结合教育要求和学生体验需要,有意设计体验情景,让学生通过实习、调查研究等活动,亲身的体验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只有不断用于生活实践,才可能内化成为人的素质,外化为社会成果。创造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体验空间,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做起,再逐步展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皮亚杰指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说明数概念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动作的建构”、“动作的内化”和“发明”来“学会”数概念的。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现实,表象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景,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初步建立感性认识付诸实践,并在中得以证明,以形成实践能力的过程。

从教学形势来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 课题的理论涵义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将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参与活动的过程。教育者遵

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体验,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认识知识,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景,即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发现规律,运用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 实验的条件分析

自1998年以来,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确立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的科研课题,对如何从心理方面研究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有了一定的研究,因而为本课题的研究作了有力的铺垫。

四, 实验的目标与方略

(一)目标

本课题将围绕让学生体验中学习、研究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本地区的地方特征,做到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以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创设体验性情景,达到:

* 创设体验情景,理解数学现象

* 引导参与体验,发现数学规律

7* 体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对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除需要一些包括音像,图片等在内的直观教学媒体外,还要通过游戏,表演,评比,竞赛等形式形成一套体验性教学的系列方案。

3,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提供体验教学情景----开展体验活动----发现验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本实验逐步形成一套集体备课,分组讨论,课前重准备,课后重记教后感的模式。

4,探索促进学生体验性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

A, 重视体验情景的创设。

B, 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

C, 重视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D, 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

E, 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研究方法

1, 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先在中心校启动开展实验,再以点带面,在各村校全面开展。

2, 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主要通过座谈、随访,编制问卷,对学生的有关发展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通过听课、抽样检测等途径,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撰写经验总结。

(三)操作原则

1,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中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方面根据确立的方案大胆操作,由实践检验正与否;另一方面敢于正视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大胆修正,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总之,把研究真正建立在实践这一最深厚的基础上,求真求实。

3, 开放性原则。使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收集整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丰富解题策略,重视过程的研究。教学地点也不限于教室,可向操场,社会等开放。

4, 合作性原则。培养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就是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优化组合,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这样,既发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阶段(2002.11----2005.12)

a.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b.实验研究方案的构思与设计。

c.确立课题组成员。

五, 实验的管理

1, 管理组织的确立:学校领导为整个实验的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学校教科室为实验的参谋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课题组成员要积极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保证实验的圆满完成。

2, 课题组组长:徐振球

课题组组副组长:马雪芳 周秋茵

课题组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四、研究成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发现,规律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选择,结果由学生评价。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有探索新知的欲望,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体积有关系?学生回答,可能和圆柱体积有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可能是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1/4)等,这样的讨论探究的体验中提出了可能的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验证,经过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答案,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积相比,圆锥体不是圆柱体体积的1/3的,为什么呢?结论是由于实验时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在体验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的体验性教学中,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比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为重要,这样学生同样会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习个性化。“学生自主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主要开展了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数学故事会、数学墙报、数学文艺会、数学游戏、课外测量、课外制作、编制数学小辞典、数学竞赛、指导课外阅读、数学讲座、成绩展览会等。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数学日记不仅强化了数学概念,也锻炼了写作水平,此外,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数学笔记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小资料的收集体现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他们的思维走出了课堂,走向了课外;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有10多名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获省小数报评比的一、二、三等奖,其中数学小论文《三裁小红旗》发表于《少年智力开发报》、《作文本上的数学》发表于《小学生数学报》。在省小数报组织的奥数竞赛中,近几年来,有多人获一、二、三等奖。

(3)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生活化,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和探究手段的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体验性数学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坚韧、不屈不饶的学习意志。

(4)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实践和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他们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互相交流经验,积极探索课件的制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新上岗的教师,在实践中收益非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近几年来,教师们写出了比较多的科研论文。《活用新教材,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在2004年全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

材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对算法“多样化”的反思》在省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认识角》省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让数学作业生动起来》在苏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不要被“情境”所套》常熟市优秀案例评比二等奖;《对新课程下口算方法笔算化的思考》2004年年会书面交流;《认识东南西北》在2004年苏教版常熟市教学设计一等奖;《让每个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发表于省级刊物《教学与研究》;《激活学生,学出精彩》发表于省级刊物《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老师,今天的作业要比赛吗?》发表于《苏州教育学刊》;《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构建体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创新》表于省级刊物《小学教学科研论坛》;狄清《巧算“同头尾合一”的积》获省数学小论文二等奖

六、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1.通过研究发现,体验性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体验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研究和应用,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还是对接受式学习,在更新教学观念时,要防止对接受学习的全盘否定。

3.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

4.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还有待有关学者、专家进行进一步认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一小学 数学课题组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于2007年3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09年9月结题,历时二年半的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体验性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数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从教学面临的问题来分析,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孩子的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伟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如此,数学亦然。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n2f31aih1xu1x81dzc4m0xd0pw4b00nm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