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

2.[2019江苏高考,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 )

3.[2015全国卷Ⅰ,24,4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2018天津文综,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 )

4.[2015全国卷Ⅰ,26,4分]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

( )

5.[2016全国卷Ⅰ,26,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

( )

6.[2017海南高考,6,2分]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

( )

第 1 页 共 2 页

——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4分)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分)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2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5分)

第 2 页 共 2 页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ley23ttc44p5c1cp2i5zpak1cssx00d8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