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石墙施工(浆砌石) 1.1.1.
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基槽开挖→报检复核→砌筑基础→基槽回填→安设沥青麻絮沉降缝→选修面石拌砂浆→砌筑墙身→填筑反滤层回填土→清理勾缝→竣工交验
1.1.2.测量定线
依照施工设计图纸,准确计算挡(栏石)墙的轴线位置,然后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
按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的轴线资料进行轴线放样,并测定出边线,同时需引桩便于校核,并上报监理工程师。
依照已放出的挡(栏石)墙轴线,准确测定出挡(栏石)墙边线和原地面标高,经核查无误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挖基坑(槽)。 1.1.3.
基槽开挖
依照现场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基坑(槽)的开挖采纳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的方法、
对基槽深度超过2m地段,开挖时为确保开挖作业的安全,首先设置1:1的坑壁坡度,再在基槽四周打入木桩,设立挡土板,防止基槽四周坍塌。
另外,基槽开挖过程中,防止雨水流入或地下水渗出,必须在基础尺寸外侧开挖排水沟和积水坑,配一台潜水泵,以便把积水马上抽排出积水坑外,保证挖基槽工作在无水情况下安全进行。
挖出的土石不能任意堆放,以免妨碍开挖基坑(槽)及其他作业。
基坑(槽)开挖应幸免超挖,底面应高于设计高程20cm左右,以保证夯实后满足设计要求。
挖成的基坑(槽),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当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及时上报监理、业主以及设计单位,经监理、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允许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挖成的基坑(槽),凡有扰动和毁坏的地方追加开挖深度,并按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到设计标高,分层夯实。
地基处理结束并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人工整平,然后夯实。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1.4.
浆砌石材基础
挡护工程的基础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开挖后及时检查地基承载力、基坑(槽)断面尺寸,合格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
砌筑前先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清除。雨季施工时,在基坑(槽)开挖完成并检查合格后,马上进行基础封闭。
砌筑前,将石材中的风化石,杂质等清理干净,砂必须是经过试验合格的,砂浆拌合采纳搅拌机拌合。砂浆加水量采纳搅拌机自动计量器控制水的需用量,砂用磅秤计量,搅拌时间不小于3min。
砌筑前,再次复核各部尺寸,另外测量组将基础顶标高控制桩打在基槽四周,以便砌筑基础时拉线控制基础顶标高。砌筑前先开挖凸榫基槽,砌筑凸榫,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的砌筑。
砌筑基础依照厚度的不同分两层或三层砌筑,每层砌筑的厚度30~35cm,但分层不找平,使基础上下交错连成一体。保证基础最小埋深。
砌筑时用砖刀和捣浆棒一起将缝密实,不出现空洞和砂浆不饱满现象。
砌筑工作分段进行,每个段施工基础时,首先按图纸的要求将沉降缝位置确定且固定好,当砌筑到此时,用沥青麻絮将此隔开、
基础砌筑完毕后,采纳石灰土回填基槽四周,夯实采纳震动打夯机,用灌砂法作密实度试验,密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1.1.5.
浆砌石材墙身
基础砌筑完毕后,必须与设计图纸核对,检查几何尺寸与基础顶设计标高是否有偏差,经自检确认符合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后开始墙身砌筑、
砌筑前,先将基础表面清理、冲洗干净。砌出地面后马上回填夯实,并做好基坑(槽)顶面排水、防渗设施;伸缩缝与沉降缝内两侧平齐无搭叠,缝内沿顶、内、外三边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的沥青木板、
为保证墙身位置及断面尺寸的准确,当底面尺寸放好样后,用木板制成墙身断面挂线样板,将挂线样板固定在沉降缝位置,在墙端转角点挂线控制墙身的砌筑。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挂线样板位置、基础沉降缝与墙身沉降缝位置是否一致、墙身平面位置及外侧坡度,随时纠正不合要求之处。
砌筑第一层时,首先坐浆砌筑、墙身分层砌筑且墙体较长时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超过2m。
各砌层都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里层,外圈与里层砌块要交错连成一体,并借助瓦刀和捣浆棒将各部位捣固密实,不出现空洞和砂浆不饱满现象。
工作段墙身高度超过2米时,在砌筑时,必须搭设安全可靠的脚手架,使砌筑时减轻工作负担和保证砌筑安全,在砌筑时,绝对禁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