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复习笔记(5-8章)【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www.100xuexi.com 第5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一、概述 1.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研究墨翟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墨子》一书,其中有53章,是墨翟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墨子创立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学派。

2.墨子与孔子

(1)孔子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则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 (2)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养的君子,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他说教的宗旨是反对传统的典章制度及其实践,反对孔子和儒家的各种理论。

二、墨家的社会背景 1.墨家的出发点

在古代,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乐都是贵族专用的,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典制礼乐都是奢侈的繁文缛节,没有丝毫用处。墨子和墨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传统典制和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与儒家。墨家哲学的内容,主要是这种批判和对游侠道德的辩护。

2.墨子及其追随者与其他游侠的区别

(1)其他游侠只是雇佣兵,谁雇用,便为谁卖命;墨子和他的追随者们则反对任何侵略战争,他们只为防御性战争效劳。

(2)通常的“侠”只是墨守武士的职业道德;墨子和他的追随者则对武士的职业道德

1 / 18

www.100xuexi.com 进行理性化的解释。因此,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

3.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 (1)儒者不相信天或鬼,结果是:“天鬼不悦”。

(2)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精力。 (3)儒家“盛为声乐以淫遇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三、兼爱 1.兼爱

在《墨子》一书中,墨子经常提到仁义和仁人、义人,但是其含义和儒家略有不同。墨子认为,仁义都是“兼爱”的表现。“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它是墨子所由出身的游侠们的职业道德的自然延伸。他们的职业道德是:游侠之间,“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墨子以这种思想为基础,把它扩大推广,主张天下所有的人都应当不分高低,彼此相爱。

2.衡量是非的三项准则

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对国家和民众有利”。这也是墨子据以论证“兼爱”的主要原则。 (1)人做事是否根据天和神灵的意志,与古代圣王的事业一致,这是事物之本。 (2)所做的事应当是百姓能够耳闻目睹、加以验证的事,这是事物之原(验证)。 (3)由政府付诸实施,看是否对国家、百姓有利,即事物之用。

墨子以功利主义的论辩证明“兼爱”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仁人以利世除害为宗旨,就

2 / 18

www.100xuexi.com 必须以“兼爱”作为处世为人的标准。唯有实行兼爱,才能创造出理想世界。

四、“天志”与“明鬼”

墨子认为,实行兼爱是济世利人的唯一道路,人唯有实行兼爱才是一个仁人。为使人们实行兼爱,墨子除了上述的论辩以外,还采用一些宗教和政治的奖惩。在《墨子》书中有《天志》篇、《明鬼》篇,其中讲有神,神爱世人,神的心意就是要世人彼此相爱。神经常监察世人的言行,特别是君主的言行。凡不遵行神意的人,就会受到神的降灾惩罚;凡遵行神意的人,神就报以好运。在神之下,还有无数神灵,也同样奖赏实行兼爱之人,惩罚实行交相别的人。

五、表面上的矛盾 1.矛盾的表现

(1)墨家既信奉鬼神,却反对丧葬和祭祀祖先时要献大量祭牲的繁文缛节。 (2)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不信有鬼神。

2.矛盾的实质

(1)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奉鬼神,而是由于重视去世的祖先。儒家重视仪礼,是一种诗情,而不是出自宗教。

(2)墨子的观点其实也没有自相矛盾。他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墨子的思想从极端功利主义出发,崇奉鬼神,而主张薄葬节礼,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都有利于大众实行兼爱。

3 / 18

www.100xuexi.com 六、国家的起源 1.国家权威的来源

墨子认为,国家的权威有两个来源:民众和天志。国君的任务应当是监察民众,对实行兼爱的予以奖赏,不实行的则予以惩罚。为有效实行这种监察。国君要有绝对的权威。人民大众接受这个权威,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于无奈。

2.国家的起源

(1)国家和君主乃是按照神的意志而设立的。按照墨子的理论,国家的性质必然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力必定是绝对化的。这是从他的国家起源理论所导致的必然结论。

(2)从这种政治理论中可以看到,墨子把“侠”的职业道德发展到政治理论,强调集体纪律和集体的顺服。它也反映了墨子时代的政治混乱局面,使许多人倾向中央集权,认为即便专制,也比混乱要好。

(3)墨子主张,必须划一是非的标准(一义)。照墨子的主张,“是”就是“交相兼”,“非”就是“交相别”。墨子希望通过这样的政治规范,再加上宗教的规范,可以使天下之人都实行兼爱。

4 / 18

www.100xuexi.com 第6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一、早期道家与隐者

杨朱大致生活于墨子(约公元前479~前381年)和孟子(约公元前371~前289年)的年代之间,强调远离责任和社会活动,尊崇享乐主义。

二、杨朱的基本思想

“人人为自己”和“轻物重生”。

三、杨朱思想举例

在《列子·杨朱》篇中,记述了据说是杨朱的话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四、《老子》与《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1.《老子》书中的轻物重生思想

《道德经》第13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是说,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行事为人看成比得天下更贵重,这样的人,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一个人如果珍惜自己甚于贪爱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2.《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1)《庄子》第3章《养生主》篇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也是依循杨朱的思想;按早期道家看来,

5 / 18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复习笔记(5-8章)【圣才出品】

www.100xuexi.com第5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一、概述1.墨子墨子,姓墨名翟。研究墨翟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墨子》一书,其中有53章,是墨翟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墨子创立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学派。2.墨子与孔子(1)孔子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则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ihw1g3xk77t6k14pg60zn011onzd01ah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